每經記者 馮彪
經歷了7月份的火熱天氣之后,7月的工業企業發展形勢是不是也很“火熱”呢?
對此,國家統計局于8月27日公布了“答案”。
國家統計局的這份“答案”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6.5%,增速比6月份放緩2.6個百分點。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2481.2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速比1-6月份放緩0.8個百分點。
對于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放緩的原因,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解釋說,主要受極端高溫天氣條件下部分企業放假、停產等短期非經濟因素影響。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有控股企業效益顯著回升?!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7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4.2%,增速比6月份加快13.5個百分點。分析認為,這主要歸因于石油加工、煤炭和鋼鐵等行業效益明顯提升。
采礦業利潤增速回落較大
從今年3月份開始,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增速總體呈逐月放緩之勢,1-7月比1-6月再度放緩0.8個百分點。
不過從單月數據來看,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曾出現反轉,同比增長19.1%,增速比5月份增加2.4個百分點。對于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再度下降,這背后的重要影響因素顯然離不開極端高溫天氣。
中國氣象局發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平均日最高氣溫29.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分行業來看,由于受氣溫影響和高基數等原因,此前利潤增速較快采礦業利潤增速回落較大。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在1~6月份同比增長19.7倍,在1~7月,該行業利潤同比增速為13.7倍。
另外,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增速分別同比放緩7.1和5.5個百分點。與之相應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煤炭、鋼鐵、有色行業的利潤額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中的占比也略有下降。
除了受氣溫影響,原材料行業價格放緩也是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7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漲幅均出現回落。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鑒于需求端在第三季度會有所回落,加上中下游行業消化成本上漲的能力有限,因此上游原材料行業的價格上漲料不可持續。
興業證券研報認為,結合近兩個月的數據,6月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下降可能意味著需求端擴張已開始放緩,7月數據可能受異常天氣的擾動,若8月收入增速繼續下滑,那么需求端的拐點可能將得以確認。
雖然利潤增速放緩,但企業利潤率仍然向好。國家統計局數據稱,7月利潤率同比進一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97%(因季節因素低于6月份),同比提高0.33個百分點。
工業產成品去庫存持續推進
產品價格走勢、利潤增長情況直接決定了企業庫存。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分析,庫存既能反映企業存貨變化狀況,也是反映市場變化的一個敏感指標,比如市場景氣度上升,庫存就會同步上升,反之,庫存則同步下降;市場活躍,銷售就快于庫存,企業庫存壓力就減小;市場疲軟,庫存就會快于銷售,庫存壓力就上升。
從今年工業企業庫存數據來看,何平表示,工業產成品“去庫存”持續推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8%,增速比7月份主營業務收入低2.1個百分點;產成品周轉天數為13.7天,同比減少0.8天。
庫存增速經歷了一個先上升后下降的過程。今年1~2月份,產成品存貨37424.7億元,增長6.1%,到4月末時,產成品存貨39888.8億元,增長10.4%。此后,產成品存貨增速入緩,5月末、6月末和7月末分別增長9.3%、8.6%和8%。
如果從制造業PMI數據來看,今年以來,產成品庫存同樣經歷了先增加后下降的過程,從1月份時的45%增長到4月份時的48.2%,再下降到7月份時的46.1%。
海通證券姜超認為,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增速見頂回落,庫存周期步入尾聲得到確認。下半年工業生產的回落也就成為必然。
此前,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也分析,當前經濟步入去庫存周期,但由于補庫時間短、總體庫存水平不高,未來去庫壓力可能并不大。
任澤平稱,隨著需求和價格回落,2017年2季度以來,主動補庫轉入被動補庫存和主動去庫存,預計去庫存周期將持續到2018年下半年。由于前期補庫存階段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普遍謹慎,因此補庫時間較短、總體庫存水平并不高,2017年1~4月規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累計增長10.4%,為此輪補庫周期的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