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海實行了“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小愛和上海朋友的聊天記錄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垃圾。
上海朋友:“當然了!小區垃圾桶定時開放。”
上海朋友:“大街上的垃圾桶沒有人看管,但明顯少了,而且只有干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兩種!”
小愛:“所以你們真的是用豬來判斷垃圾的嗎?”
上海朋友:“……”
有多少寶媽和小愛一樣,忙著吃瓜圍觀上海人民與垃圾相愛相殺?
其實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因為北京也要開始了!
上星期,在微博一個個“爆”了又“爆”的話題中,#北京將推動垃圾分類立法#直接貢獻了3.3億的閱讀量。
住建部還要求在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幾乎省會城市全覆蓋。
這46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上海的濕垃圾=北京的廚余垃圾
上海的干垃圾=北京的其他垃圾
But,我們通常說的廚余垃圾都是濕垃圾嗎?為什么大棒骨屬于其他垃圾?為什么果核又屬于濕垃圾,即使它曬干了?為什么有些電池屬于有害垃圾,有些卻是其他垃圾?
而且依照小愛的個性,可能所有不能判斷的垃圾最后都會扔到其他垃圾里,但千萬不要被“其他垃圾”這個看似包羅萬象的選項騙了,把不屬于“其他垃圾”的垃圾扔到這個灰色桶中,不僅不能有效地做到垃圾分類,甚至還會帶來“高額”的罰款。
別再看魔都人民的笑話啦,所以為了拯救我們的地球,以及我們的錢包君,學習一下如何進行垃圾分類不僅很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如何進行垃圾分類?
可回收物(藍色桶):可循環利用的,報紙、鏡子、飲料瓶、易拉罐、舊衣服、電子廢棄物等,由再生資源企業回收利用,俗稱“收破爛”。
廚余垃圾(綠色桶):廚房產生的,如菜葉菜幫、剩飯剩菜、植物等。
其他垃圾(灰色桶):包括保鮮膜、塑料袋、紙巾、大骨頭、玉米核等。
我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千萬種,是上面這份表格不能羅列的完的,相信大家肯定又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前一段,小愛也在苦心研究垃圾到底該如何分類,打開搜索引擎,最近的瀏覽記錄都是“XX是什么垃圾”。
也就是說主導垃圾分類并不是所謂的垃圾的干與濕、垃圾的材質,而是要看最后這個垃圾會怎樣被處理,而把握這個原則,就能解決大部分的垃圾分類了。
分類的垃圾哪去了?
可回收垃圾——最終會運送到回收站被回收利用。
有害垃圾——會有專門處理有害垃圾的處理工廠進行處理。
廚余垃圾——會由垃圾工廠處理完以后用于當作肥料或是沼氣。
· 沒喝完的奶茶應該扔進哪個垃圾桶?
廚余垃圾并不是單單指在廚房里產生的垃圾,它指一切容易腐爛、變質、粉碎后可以發酵最后成為肥料和沼氣的垃圾。
這也是為什么大家會說吃海鮮貝殼、還有大棒骨都不能算作廚余垃圾,但是其他的骨頭能。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貝殼、大棒骨類比較堅硬,很難用粉碎機進行粉碎,甚至還會刮壞刀片,所以不能被送往發酵池,只能當做其他垃圾回收。
這也是為什么小愛上海的朋友自從開始垃圾分類后,喝不完的奶茶一般都會帶回家處理,有時候嫌麻煩干脆不喝了,萬萬沒想到垃圾分類還能有效地幫助戒奶茶。
· 為什么有些電池可以扔其他垃圾,有些則是有害垃圾?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里,電池是有專門回收的地方,但是我們日常用的比如南孚1號、5號、7號無汞堿性電池都是環保電池,可以隨生活垃圾一起扔放,所以上述電池其實是可以扔到“其他垃圾”中的,但扔到“有害垃圾”中則更保險。而充電電池、紐扣電池則妥妥的屬于有害垃圾,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
· 遛狗用紙巾包住的便便怎么扔?
便便可以用作肥料,屬于廚余垃圾,但是包便便的紙巾則屬于其他垃圾,所以也要分開扔。
在日本韓國垃圾分類做的比較好的國家,遛狗人士出門一般都會攜帶塑料袋和水瓶,鏟完屎后還會用水瓶來沖洗。
不過小愛目前還有個疑惑的地方就是,平常我們用垃圾袋分類好的垃圾是要隨垃圾袋扔嗎,還是要再把垃圾倒進桶類,然后把垃圾袋再扔進其他垃圾里?這個問題可能要等到北京具體的垃圾分類實時方法出來后才能知道了。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垃圾分類看似很復雜,但是如果有了這個意識,按照方法去做會發現也不是很難,一開始可能會一個頭兩個大,即使是以整理收納聞名的日本也是用了50年的時間才使垃圾分類走上正軌。
很多媽媽不免抱怨,平常上班已經這么忙了,還要照顧孩子,最后還要操心垃圾分類;孩子的學業已經那么重了,還要上課外班,學垃圾分類不是占用了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嗎?
小愛本來也是這么認為,直到看了一部叫做《垃圾圍城》的紀錄片,小愛徹底意識到垃圾不分類的后果到底有多嚴重。
△王久良導演《垃圾圍城》,這些被黃色光標包圍的是北京周圍大大小小的垃圾場
我國是垃圾生產大國,這么多年來我們因為垃圾處理不善而付出了沉重的環境和健康代價。癌癥村因為村民飲用了被污染的地下水、垃圾焚燒也會帶來大量的致癌物;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而超過50種魚類被發現正在食用塑料垃圾而失去生命;維也納大學的研究員指出,估計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的體內都能找到的——塑料微粒,因為我們吃了體內含有塑料的魚類……這大概也算是一種“因果報應”吧!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雖然認為垃圾分類很麻煩,但依然堅定不移地支持著,這不僅是為了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也是在保護著我們自己。
于是,小愛徹底變成了垃圾分類的擁護者,即使北京真的沒有上海嚴格,作為媽媽我們也應該以身作則,讓垃圾分類不再形同虛設。
據小愛了解,北京的幼兒園和學校還沒有開設相關程程,在這里小愛先為大家推薦幾本與垃圾、環保有關的書,可以孩子一起學習一下我們的垃圾是如何產生、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地球。
《揭秘垃圾》
來自尤斯伯恩出版社編著的《揭秘垃圾》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翻翻書,從認識垃圾開始、到垃圾清理、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等后端的處理都有介紹,以插畫的形式和簡單的文字介紹再配以翻翻書揭秘的趣味性,別說是小朋友,小愛自己都牢牢的被這本書吸引住了,科普性很強哦。
《What’s So Bad About Gasoline?》
?
這是一套非常經典的系列科學啟蒙繪本。聞著很刺鼻的汽油是壞東西嗎?我們賴以出行出行的很多交通工具都依靠它,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但同時燃燒汽油又污染著環境,況且,汽油總有一天會被用盡,那我們又該怎么辦?
國家地理出品,給垃圾也做了一個編年史,從遠古時代的垃圾到近現代垃圾,更偏認為一些,文字也很多,適合大一點的孩子閱讀。
最后,小愛再推薦一部紀錄片《巖松看日本》,其中有一期就專門對日本的垃圾分類做了介紹,很是震撼,學習一下總是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日本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會有很多啟發哦!
文中如有不正確、不恰當、不專業之處,歡迎各位大咖留言指正!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撰稿:江妍青
排版:譚曉君
審核:劉秋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