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一毛錢的信封,兩毛錢的郵票,加上一串6位數的郵政編碼。前些年“書信時代”流行的筆友,靠著這幾樣東西將一段段從未謀面的純潔友情和愛情無限延續(xù)。幾十年過去了,70后、80后紛紛開始“奔四”“奔五”,信封變成了短信和紅包,郵票也慢慢變成了一種投資,那個時代,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在隨著記憶的長河漸行漸遠。
還記得當年把信封上的郵票那一塊剪下來泡在溫水里,用漿糊泡開之后郵票就可以揭下來了,然后放在桌子玻璃板下面陰干就不會起皺。當年還有專門的郵票夾子,可以存放大小比一的郵票,每個月去郵局幾趟,一年下來也攢了幾十張郵票。
那個時候,不僅僅享受拆信的興奮,也享受寫信的過程。現在,太多太多的人為了生計而不得不漂泊異鄉(xiāng),而寫著郵政編碼的每一封來自家鄉(xiāng)的書信又是對家鄉(xiāng)的一份寄托,郵政編碼取消了,書信少了,來自家鄉(xiāng)的關懷也越來越冰冷,對家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卻是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