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于古代的“門神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寄托了人們對風調雨順、農事豐收、家宅安泰、人馬平安等祈福迎財、驅災避邪的美好愿望。
年畫在宋代曾被稱為“紙畫”,明代則稱為“畫貼”,清代稱作“畫片”、“畫張”、“衛畫”等,直到清道光29年始見“年畫”一詞,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
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一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
年畫變成“年話”是在宋代。當時,宋徽宗擴建“翰林圖畫院”,時逢傳統繪畫和雕版印刷術交融發展,木版彩色套印年畫走向成熟和普及。此時,春節家家戶戶貼門神已成為一種風尚,門神從鎮宅消災演變成了迎福納祥的美好愿望。后來,逐漸形成了祈求人壽年豐、吉祥如意、招財進寶的習俗,年畫在此時完成了向祝福年話演進過程。
1、天津楊柳青年畫
2、蘇州桃花塢年畫
3、河南朱仙鎮年畫
4、山東濰坊楊家埠年畫
5、四川綿竹年畫
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每逢過農歷大年時,大家都要買幾張,由大門到廳房,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也由此變得更加歡樂喜慶熱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