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輝(浙江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孔子學院發展戰略研究院教授)
國家語言能力是國家運用語言處理關涉國家利益的內外部事務的能力,是中國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高國際話語權、協商和制定國際規則的重要基礎。全球治理需要與之匹配的國家語言能力。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全球治理,需要大力提升國家語言能力。
全球治理視角下的國家語言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國家外語能力、漢語國際傳播能力、行業語言能力以及國家話語能力。
國家外語能力是全球語言治理的基礎能力,主要體現在國家開設和掌握的語種數,各語種外語人才、翻譯人才的數量、層次和質量,以及應急外語能力。當前,我國開設的語種數還難以滿足全球治理的需求。“一帶一路”相關的50余種官方語言中,尚有少部分語言尚未開設,更不用說其他重要的民族語言和地區語言。“一帶一路”外語和翻譯人才的數量需要擴大,人才培養層次有待優化,培養質量有待提高。外語資源尚未被當作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來看待,在反恐、維和、援外等方面的應急外語能力不足。
漢語國際傳播能力是全球語言治理的拓展能力,主要體現在全球漢語學習者的數量和結構,漢語進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數,漢語在國際組織中的使用程度,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國際影響力等。全球漢語學習者據稱達1億人,但華裔占相當比例。雖然漢語已是60多個國家中國民教育體系認可的語言,但一般僅作為外語選修或必修課程之一。漢語在國際組織中使用程度不高,孔子學院對當地的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行業語言能力是全球語言治理的輻射能力,主要體現在語言服務于行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專門用途外語人才的數量和結構等。我國服務“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貿易、科技等行業的語言能力還有待增強。語言與行業的深度融合不夠,行業發展所需的語言大數據、語言智能等技術支持力度不夠。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需的高端法律外語人才,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商務談判的專門人才,知識產權等領域的高端翻譯人才稀缺。
國家話語能力是全球語言治理的關鍵能力,包括話語建構能力和話語傳播能力。話語建構能力是用外語對中國故事、中國知識體系和中國方案等進行恰當界定、闡釋的能力。話語傳播能力則是用國外受眾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播中國話語的能力及議題設置能力。目前,國家話語能力存在著闡釋不到位,受眾不理解,有理說不出,傳開叫不響等困境。
國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升以上述四種語言能力為核心的國家語言能力,方能在國際舞臺上講好中國故事,更好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力量。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27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