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大的非營利機構養老院、上海首個與丹麥合作的養老機構、上海市首個華僑養老基地——上海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由建設方上海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設計方GN棲城以及丹麥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護理機構“DDH”三方共同打造。而GN棲城參與了規劃,建筑,景觀,室內設計,家具選型,設施設備選型導入,運營機構導入,模式設計等幾乎所有的前期工作,以專業能力全程協助完成了頤和苑的落成。
“這個項目里,最少的是建筑師情結,最多的是對人的關注,幾乎每個細節的設定都在考慮使用便利和感受。設計師在二年里走訪滬上養老院二十多次,去觀察老人的行為方式,觀察傳統養老院的不便場景。設計師在項目驗收時是坐在輪椅上行進的,以老人的視角來檢驗項目,對于施工不到位的全部整改,有一個衛生間因地面微高差被砸掉三遍。
我們這么做,業主方也全力配合,是為了讓入住者真的滿意。做養老建筑,如果靠規范和一些技巧,是達不到真正的效果的,你必須熟悉不同階段老人的體能特征,行為特征,心理需求,這個地域老人的普適觀念,以及運營服務模式,然后再設計。這個養老院的戶內是家的場景,公共區是酒店氣質,戶外是農事果園,這緣于滬上老人的需求,一個自由而有尊嚴的場所”
--管軼群
關于頤和苑
項目位于上海市金山區,一期為劃撥公共事業用地,占地64畝,總建筑面積3.4萬平米,配置養老院392床,養護院408床。養老院入住對象為生活自理的健康老人,養護院入住對象為經過評估的失能老人。社區內部設一個約2500的休閑娛樂會所,滿足老人餐飲、集會、運動、休閑的活動需求。另設一個約1400平米的健康及醫療會所,為老人提供醫療及康復服務,老人可以用醫保卡享受這些基本服務。
社區南側配置了一個占地140畝的生態果園,社區內部出了中央景觀花園,還設了六大主題庭院和一個康復花園。項目一期已經建成,2015年10月開始運營,目前有50個左右的家庭已經預約。
二期工程除了進一步增加床位以外,還規劃了一座200張床位的老年醫院,將來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日常的醫療、保健、營養方面的咨詢服務,并可以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基礎的診斷和治療,同時與上海三級甲等醫院建立合作,為院內老人開通綠色通道。
不一樣的老人社區
1.“關上門是溫暖的家,推開門是綜合社區”
項目從規劃布局到室內及景觀設計都圍繞“關上門是溫暖的家,推開門是綜合社區”的理念展開。
規劃上為老人營造多層次的室內外社區活動空間,組團式布局創造鄰里氛圍;
立面風格打破傳統養老機構“醫院式”的冰冷印象,營造住宅感的法式住宅氣質;
室內公共空間布局上,在保證高效服務流線的同時,創造“會所式”的空間環境和細節;
戶型以住家設計概念為出發點,從結構布局、軟裝配飾等方面融入“家”的元素。
房間內配備了基本生活設施,拎包入住。老人也可以把房間內的家具全部換成自己家里的家具,讓老人入住后,感覺在自己家中一樣自由和舒適。
2.“隱藏的細節,打造自由安全的環境”
除了打造整個社區全程無障礙的活動流線以外,又增加了許多傳統養老院所不具備的人性化的細節。
如嵌入式燈槽扶手和定制的“水滴形”扶手,等侯電梯的座椅,低窗臺設計及隱藏式移門,書畫室洗毛筆的專用水槽,下入式臺盆和廚房,衛生間截水槽設計,餐廳的家庭餐室,SPA區的家庭更衣室,防撞圓角柱,丹麥進口的護理天軌系統……就連140畝的生態果園都是無障礙的。
讓坐在輪椅上的老人也能暢游蔬果園,采摘瓜果。
3.“多樣化的公共活動交流空間,滿足多樣化的生活方式”
老人居住在社區里,不應該是單純的被看護的對象,他們有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
精心打造約150畝果園提供生態低碳的田園式生活方式。接近兩公里長的無障礙步道連接了慶典大草坪、橘子園、楊梅園、桃園、種植園、垂釣園。老人們除了可以在里面徜徉漫步,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對蔬果的偏好,選擇“承包”打理屬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在這里,老年朋友們可以自由種植蔬果,培育。
在收獲時節,更可以品嘗到親手種植的純綠色無污染果實,體驗親自動手的滿足與快樂。
中心的休閑娛樂會所營造老上海的俱樂部風情,洋溢老上海的浪漫氛圍。
一樓設有餐廳、小型超市、多功能廳,多功能廳除了舉辦大型聚會和講座,也是老人交誼舞和合唱團的好去處。
二樓圍繞紅酒吧主題的休息廳和朝南的大露臺,設泳池和SPA區域、桌球室、樂器室、卡拉OK及影音室、美容美發室和棋牌室;
三樓則是濃郁書香氣息的文化區,設有開放式圖書閱覽室,書法手工室、會見廳、電腦網吧。
養護樓的每個樓面,都單獨設了公共客廳、公共餐廳和私聊區域。讓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在樓里面就能實現社區化的生活方式。
各個養護樓之間通過風雨連廊串聯起來,圍繞風雨廊打造老人康復園、靜思園、盆景園、太極園,同時也和健康醫療會所聯系在一起。
養老院區域的景觀圍繞中心花園打造六大主題庭院,書畫、棋藝、觀鳥、養花、閱讀、運動,讓老人仿佛身處上海熱鬧的城市公園。
4.“個性化的丹麥式服務,享受幸福養老的晚年生活”
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的運營管理是與丹麥最大的非營利養老機構“丹麥執事家園”合作,由丹麥方進行統一的人員培訓和管理。
丹麥不僅連年被評為“世界上幸福感指數”最高的國家,在養老護理領域也具有國際領先的理念和技術。“在我眼里,這里不是800張床位,而是800位不同生活方式的鮮活的個體。”丹麥管理公司的CEO 這樣說道。
為了做到這一點,項目將比傳統養老院投入更多的人力,為老人提供貼心和專業的護理和生活管家服務。服務方式也將根據每個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習慣進行優化,避免出現傳統養老院“部隊式”的管理方式。
入住的老人,盡管房型不同,但是都能有一個私密空間,只要關上門,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樣,不會受到任何干擾,而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只要按一下按鈕,立即就有專業人員趕到房間,提供專業的服務。這就是頤和苑所倡導的“幸福養老”的核心理念。
在一線護理團隊建設上,丹麥SoSu護理學校與金山護理學校達成合作,為項目提供定向培養。丹麥式服務的理念將貫徹在美一位服務人員身上。
價格上,除了親民也提供基礎服務包收費與增值服務包收費的個性化收費模式。頤和苑作為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其定價須接受政府指導,目前預計養老院平均每人的入住費用為每月5500元,養護院的收費可能略高。
養老機構新模式
項目在軟硬件配置上都循著目前滬上老齡化狀態做了研究和創新,在養老模式和運營模式上更是成為國內機構養老的典范,作為金山區的重點工程,從一開始就得到了上海市及金山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提供了稅收上、財政補貼上、政策支持上的大量扶持。
自從與丹麥達成合作以來,也得到了丹麥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關注與支持。作為丹麥第一個在中國輸出管理的養老項目,頤和苑項目管理人員攜棲城設計師先后參見了丹麥女王、副首相、衛生部長、民政部長、丹麥大使、駐滬總領事等各界人士。丹麥國家電臺、丹麥商業周刊等重要媒體也對項目進行了跟蹤報道。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