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政協新任委員學習研討班正在韶山舉辦,通過一系列學習研討活動,推動委員們提升履職本領,凝聚發展共識。
兩年來,住東北、華北、華中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東北振興、中部崛起、黃河生態建設發展、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發展主題,盡心履職,積極發聲。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言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5年來,三地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離不開住三省市全國政協委員不斷為推動協同發展所貢獻的智慧與力量。
自2015年以來,每年召開一次京津冀政協主席聯席會議,圍繞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問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京津冀水資源協同保護與利用、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領域共建共享等主題協商建言。
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住津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交了多份聯名提案,如《關于進一步支持天津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建議》《關于支持天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工程建設的建議》等。
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住冀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應加快與京津優質創新資源的緊密對接,充分釋放京津,特別是北京的科技人才能量,促進三地科技人才在區域內自由流動、開放共享;同時,根據京津冀三地的人口規模、財力狀況、GDP總值度等,加快建立“以中央轉移支付為主,以京津冀橫向補償為補充”的生態補償機制。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
3年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發布,拉開了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的大幕。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住遼全國政協委員聚焦“白山黑水”,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建言。委員們提出,要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契機,加快遼寧沿海一體化發展,打造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以國家級金普新區為重心,形成大連都市圈新框架,同時加快城市人口增長重心向北遷移,推動大連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作為地處東北腹地的省份,吉林省自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主動融入,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住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與“一帶一路”建設緊密融合,實現吉林高質量發展;全面對接東北振興戰略及國家相關重大規劃,抓住發展機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優勢產業發展提速,保持經濟增長活力。
住黑全國政協委員提出,設置持續的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相配套銜接的高層人才引進與培育計劃,在國家層面支持引進、培育適合東北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高端人才、急需人才。
構建中部經濟新高地
中部省份承東啟西,融南貫北,地理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如何實現中部崛起?
住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在繼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把國家科技攻關與中部崛起要解決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結合起來,把科技攻關與構建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及提高創新能力結合起來,以支持中部的迅速崛起。
住豫全國政協委員認為,要完善創新體系,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推進科技改革開放。比如,抓好創新示范,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龍頭,加快推進自創區體制機制改革。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在國家中部崛起的戰略中,該如何發揮作用?住鄂全國政協委員表示,通過設立國家級武漢長江新區,打造一個承擔國家戰略、傳承長江文明的樣板區,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引擎,以長江經濟帶新增長極,輻射帶動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大別山革命老區協調發展。
“努力推動湖南從內陸大省向開放強省轉變,進一步發揮湖南‘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更好地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今年,住湘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設立中國(湖南)自貿試驗區,其中長沙片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點建設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內陸新高地;岳陽片區重點對標國際一流海港,建立長江中游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郴州片區重點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建設中部地區產業承接重要平臺以及湘粵港澳合作示范區。
助力黃河生態帶建設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河南、山西等9省區政協主席聯名提案,建議將黃河生態帶建設列入國家戰略規劃,已被全國政協確定為2019年度重點提案。
2018年底,沿黃9省區政協黃河生態帶建設協商研討第一次會議在鄭州召開,就科學制定黃河生態帶建設規劃、建立完善協調聯動長效機制、推動黃河生態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等問題深入探討。
聯名提案強調,規劃實施黃河生態帶建設,有利于促進沿黃地區加快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圍繞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投入不足,尚未建立起上、中、下游整體性、系統性合作機制,亟待制定國家層面的全流域整體發展戰略規劃等問題,提案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建設規劃;加大政策傾斜,增加投入力度;謀劃重大項目,堅持重點突破。
END
文|湘聲報記者 陳彬 劉敏婕
責編|陳云根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