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認為死亡離你們有多遠?
大多數人都認為死亡是個生老病死的緩慢過程,從牙牙學語的稚童到風華正茂的少年再到滿頭白發的老人,最起碼間隔了60多年吧。
確實,每次談到死亡的問題時,我都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情,遙遠到可以不去想它,但是在看了一則新聞后,我看見了死亡的生長周期,它們竟然可以像雨后的春筍般,快速成長,迅猛之勢讓人無處可尋。
5月12日凌晨,江蘇淮安開發區發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3名學生毆打校友2人被反殺,經搶救無效死亡。這個案件距離江西上饒第五小學發生一位學生家長王某建持刀刺死該校學生、女兒的同班同桌同學劉某宸案件,僅過去了兩天。
鮮活的生命倒在眼前,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心痛一下,何況是三名正值美好青春的少年呢?他們的人生剛剛開始,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沒去經歷,還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沒去創造,就這樣離開人世間,心痛惋惜。在看了很多目前網上能搜集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個案件都提到了一個點,那就是校園暴力。
近些年,校園暴力屢見不鮮,隨著校園暴力發生的各種事情更是觸目驚心。
海南文昌發生一起多名少年男女毆打一名少女事件。據通報:被打者為中學生,目前休學,經鑒定為輕微傷。打人者3男5女,年齡從12到15歲不等。其中3人被罰款1000元,因未滿16周歲不執行行拘處罰;另未滿14周歲的5人不予處罰。
未成年再次成為校園暴力的借口,每次面對校園暴力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她還小,不懂事""都是小孩,打打鬧鬧沒關系"......最后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輕描淡寫的幾個象征性的處罰和教訓就把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蓋過了,每個大人都說孩子以后會好的,長大了就沒事了,可真的是這樣嗎?
2018 年 9 月,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55.12% 的校園暴力案件是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的。所以,校園暴力不僅僅局限于肢體的暴力,更多的則是言語上的冷暴力。
其實,很多孩子在校園都不同程度上都遭受過校園暴力,小則因起外號、嘲笑譏諷導致成績下降、出現不愛交流、自閉、厭學的現象。重則因毆打、性騷擾等引發跳樓、自殺等血案。
那在校園暴力越來越常見的今天,我們該怎么保護孩子呢?
1、 多溝通
有時候很多孩子即使在校園里遭受到了校園暴力他們也不會說,一方面可能受到施暴者方的警告,另一方面就是可能和家長有交流障礙,不知道該怎么和自己的父母講述這些事情。我見過很多家長在孩子說學校某某某打了自己時,家長不以為然的說一句,那就打回去啊,為什么不打回去,一點能力都沒有,只知道受欺負了回來告訴家長。可有些時候事情并不是你一拳我一腳就能解決的,當孩子信任你把所有的事情分享給你的時候,你應該拿出積極的態度,就想聽老板講話時,一定要認真,而且一定要給予回復,和他們一起分析事情的起因,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這樣不僅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更能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2、 學會尊重
學會尊重我認為是一個人必須做到的事情,也是能讓一個人一生都受益無窮的一條真理。我們要尊重別人,尊重這個世界的差異性,允許出現不同的聲音和不一樣的色彩,正因為不用我們的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尊重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回不來了,我們要尊重每一個生命,千萬不要輕易地作為危害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事情。尊重自己,不管發生什么事情,我們都不要忘記了自己的那份尊嚴,只有懂得自尊自愛,被人才會尊重我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