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包子媽媽日記,更多教育,英語知識分享,一起來學習吧,還有各種豐富的英語資源可免費領取,廖彩杏繪本,鵝媽媽童謠,RAZ等等
最近,謝娜在節目中回應了自己多年來,在《快樂大本營》中主持風格受到的爭議。
由于當媽后,謝娜依然保持著以前一貫的嘻嘻哈哈風格,于是有網友吐槽說,都當媽了,不能再嘻嘻哈哈了,該有個正形了!
對此,謝娜回應:
為什么當了媽,就不能嘻嘻哈哈了呢?
每個人永遠都會有小孩子的一面,為什么要把一個女人結婚了,或是當媽媽了作為一個邊界,認為你到了這個地方,你就不能做什么了。
我不覺得人應該有一個設定,那是你心里面的條條框框,不是我心里面的條條框框。
她還表示,覺得自己這型挺好的,不會改變,也不會考慮轉型。
回應一出,有人覺得她不轉型,是沒有文化和能力。
有人說她這樣挺好的,既能調節氣氛,又能給人來快樂。
的確,在有些觀眾看來,謝娜的表演過于浮夸,為了舞臺效果而賣命搞笑,跟沉穩大氣的何老師形成鮮明對比。
可是《快樂大本營》本來就是一個傳遞快樂,帶給大家歡笑的節目,謝娜的“瘋癲”,才是快樂家族的靈魂。
何炅曾說:“如果謝娜轉型了,那她這個型由誰來補位呢?”
謝娜堅持做自己的理由,我想可以用她的一句話解釋:我覺得人生的態度不一定要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告訴你,也可以用一種快樂的方式告訴你。
但不管怎樣,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
作為一個已經當了媽的女人,謝娜展示給人們的那種輕松快樂,以及當媽后依然可以肆無忌憚地做自己的狀態,是無數已為人母的女人所羨慕的。
畢竟,一個當了媽的女人,還能不被年齡和身份所限制,不被外界眾口難調的聲音所擾亂,堅持做自己,真的太難能可貴了!
生活里,有太多的女人,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追求,為了孩子犧牲了屬于自己的時間和快樂。
她們被限制在各種條條框框里,疲憊地做著妻子,母親,女兒等各種身份,卻唯獨不能好好做自己。
01
之前,廣東一位二胎媽媽在論壇的哭訴,引起了全網熱議。
她表示,自己結婚生娃后就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生了兩個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她一手拉扯大的。
國慶期間,老公難得放幾天假,于是自己就想趁此機會去外地旅游一趟,走一走放松放松。
不曾想,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婆婆的強烈反對:都當媽了,心還收不住。
甚至,自己還因此被老公和婆婆在飯桌上輪番狠批自私,不負責任,心太野,不配當媽。
那一刻,這位媽媽心里到底有多憋屈,光是想想就覺得心酸。
那么,女人當了媽就不能出去旅游了嗎?
就不能有一點點自己的愛好和追求了嗎?
就只能全天候守著孩子老公嗎?
女人當了媽,難道就只有一心撲在老公孩子身上,才算一個稱職的妻子,一個有責任心的媽媽嗎?
其實,當媽后的女人,自己內心就已經有了太多的牽掛,太多的顧忌,她們都在拼盡全力做著好媽媽好妻子。
但對她們來說,最怕別人一句你都當媽了,還怎么怎么樣。
所以,當媽了就必須該怎么怎么樣嗎?
我想并不是,就像謝娜說的,當媽,不應該作為女人的一個邊界,認為她當了媽就該怎么樣。
生活給了當媽的女人太多的限制,比如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言論:
你都當媽了,怎么還跟個孩子一樣沒正行?
你一個當媽的女人,把孩子放家里自己出去旅游像話嗎?
哪個當媽的不是在全身心帶孩子,就你事兒多!
當媽就該有個當媽的樣子,不要還嘻嘻哈哈的像個孩子一樣。
女人當了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邊的人偏執地認為你一旦成為母親,就該在各種條條框框的限制里,一本正經,一臉嚴肅地生活!
當你稍微想放松一下時,在他們眼里就是你沒有責任心;
當你想出去旅游時,就是不配當媽;
當你肆無忌憚地放聲大笑時,就是你長不大,沒個正形。
這種飽含偏見的觀念,對于女人來說,才是最致命的。
02
綜藝節目《媽媽來了》里,有一位叫夢夢的25歲辣媽,在舞臺上無論中文還是英文歌都信手拈來。
她在舞臺上扭動身體又唱又跳,活力四射的樣子,刷新了人們對“媽媽”這個詞的認知,更是惹得導師們紛紛豎起大拇指,夸到停不下來。
吳宗憲說:“不要以為,媽媽進入家庭以后,就只能是一個媽媽。”
倪萍更是直接坦言:“她給了我一種信念,就是現代媽媽,當媽之后也可以很好地做自己。”
而這,并不是倪萍在舞臺上的隨意發揮,而是經歷3次婚姻之后的領悟。
曾經,倪萍與陳凱歌相戀同居五年,期間,她以兒媳婦的身份,對陳凱歌和他的家人百般照顧,因為愛得太滿甚至失去了自我。
結果,這段感情并沒迎來圓滿的結局,陳凱歌最終沒有迎娶倪萍,而是與陳紅結了婚。
這段感情對倪萍傷害很大,她在《日子》一書中稱:這是一段沒有自尊、失去自我的日子。
后來,倪萍又為了照顧剛出生就患白內障的兒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四處奔波勞累。
后來,兒子好了,她卻老了,逐漸迷失了自己,身材也嚴重發福走樣,成了人們眼里風光不再的肥胖的大媽。
于是,痛定思痛的倪萍,下定決心重新找回自己,改變現狀。
59歲的她開始減肥,成功瘦身20斤,重新回歸熒幕,終于苦盡甘來,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就像她在節目里說的那樣,現代媽媽,當了媽也可以很好地做自己。
03
最近,在熱播劇《少年派》里,張嘉譯跟女兒的一番對話引人深思。
張嘉譯對女兒林妙妙說:“你媽當年是很松弛的,兜里有余錢,手上有功夫,我人生第一杯咖啡還是你媽請我喝的。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因為有你了以后。”
聽到這里,林妙妙反駁:“你的意思就是說,我是一個女魔頭,因為我,讓一個女人的人生路線發生這么大偏移?”
張嘉譯繼續解釋:
“這種偏移至死方休,你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掛著你媽心呢。
她希望你快樂,又怕你得意忘形;
希望你早受挫折,又怕你一挫不起;
希望你受歡迎,又怕你被人瞧不起;
希望你能享受孤獨,又怕你抑郁。
這種心情,只有你當了母親以后,才能體會得到。”
然而,聽完這一番話,林妙妙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感動,不是因此體諒媽媽的辛苦和不易,而是不耐煩地翻著白眼說:“反正我以后肯定不會做像她這么失敗的母親,孩子一見著她就頭大。”
這一畫面,又何嘗不是大多數媽媽與孩子之間矛盾的真實寫照:
我累死累活一切為了你,但在你看來不過都不值一提,甚至覺得是負擔。
你不僅不領情,反而覺得為你犧牲了太多的我是失敗的母親。
事實證明,女人當媽后,把所有精力全放在老公孩子家庭上,并不是明智之舉。
畢竟當你以為女人當媽了就應該怎么樣的時候,孩子卻在期待著你不要怎么樣!
04
林語堂曾勸誡人們:要有勇氣做真正的自己,單獨屹立,不要想著做別人。
女人尤其需要如此。
這世上有太多的女人,一旦進入家庭,就完完全全丟失了自己。
為了家庭犧牲自己的事業,為了老公舍去自己的愛好,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追求,只顧著全心全意投入家庭。
漸漸地,在柴米油鹽的瑣碎里摸爬打滾久了,委屈越攢越多,自卑越來越重,只能默默懷念以前可以灑脫做自己的時光。
女人只有先學會做自己,才能掌握生命里的主動權,才能真真切切明白:
除了妻子,母親等其他身份,更重要的,是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首先應該活得忠于自己。
哪怕生活給了當媽的女人太多的條條框框,但只要偶爾破框而出,就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往后的日子,愿每個當了媽的女人,都能忠于自己,不必為了誰委屈自己,不必因為誰為難自己。
做最真實的自己,自在安然地活出自己喜歡的模樣。
END
你是否有被人說過沒有當媽的樣子?
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在看」或分享朋友圈,
才能讓更多人看到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