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麻煩事,買車容易,停車難。太難了,有時候還不如騎自行車。家住東城國際小區的徐先生花重金買了一個地下車位,可即便如此,有時候還是得加入搶車位的行列。
眼前的這個車位是徐先生家的,可停在上面的紅色轎車,卻是樓上鄰居的。自己家花費了十幾萬買的車位,卻享受不了應有的待遇,徐先生別提多上火了。
徐先生說,前期裝修的時候經常能看到這輛車,所以他判斷,此車應該是鄰居的,并非外來車輛。由于還沒有正式入住,徐先生也沒有過多在意,只是將情況反映給了小區的物業。
徐先生說,自打那時候開始,鄰居家的車確實很少占用自家的車位了,只不過。
徐先生說,過去的四年時間,鄰居家的這輛紅車不是占用自己的車位,就是停在車位前面幾米外的通道上。跟物業反映,通過紙條留言的方式與鄰居溝通,都不起效果。前幾天,徐先生無奈之下想了一個辦法。
徐先生:我就在她車窗的這個位置,貼了一個警示標志,上面寫的是請勿占用公共車道,禁止妨礙他人出行。我真是沒有辦法,我從淘寶上買的。
徐先生所說的警示標志,就是印有禁止停車標語的不干膠貼紙。原以為這下可以解決問題了,可沒想到,8月1號晚上9點多,徐先生開車回家時,再一次在自家車位上見到了這輛紅色轎車,這一次,徐先生忍無可忍,直接撥打了車上的聯系電話,要求對方下來挪車。
雙方溝通無果,甚至還互相推搡,驚動了派出所。最后,鄰居家的紅車依然停在徐先生家的車位上,而徐先生也賭氣,把車直接頂在了紅車的前面。雙方僵持不下,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兒?為何要如此大動肝火呢?行動員撥打了鄰居蘇女士的電話。
鄰居蘇女士:他現在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的聲譽,我現在已經報案了,我們走法律程序,他這樣肆意的斷章取義的來污蔑我,我現在不想接受采訪,如果有必要的話,我也會找律師,我會通過法律途徑來接受采訪。
話還沒說完,蘇女士就掛斷了電話,她表示,會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此事。今天一早,行動員再一次來到小區,業主關于車位引發的糾紛,小區物業知情嗎?
工作人員表示,之前徐先生打電話反映,物業也多次出面與占車位的業主進行溝通,之后情況有所改善了。
按照物業人員的說法,公共通道停車確實不合規矩,不過徐先生貼不干膠貼紙以示警告,也確實給蘇女士的車玻璃帶來了影響。物業工作人員表示,接下來他們也會繼續為兩家業主進行調解,畢竟遠親不如近鄰,方便自己的同時,也得為他人著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