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鑫菌業有限公司的無菌車間里工人們正在搬運菌包。黃騰攝
新華社哈爾濱5月19日電(黃騰)“今天我們在大棚里搞‘勞動競賽’,很多比我年輕的都沒我干得多。”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王秀霞從大棚里回到家中,略顯疲憊卻又有些得意地說。
王秀霞是黑龍江省拜泉縣上升鄉團結村村民,丈夫呂鳳生患有腦梗后遺癥,兩個兒子常年在外難以顧家。很長一段時間,夫妻倆的生活僅靠家中的十幾畝地維持,日子過得很拮據。去年,王秀霞開始在村子西面的香菇大棚打工,工資按照每天80元的標準日結,偶爾計件結算,去年增收1.4萬多元。
拜泉縣是中國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7年縣里決定重點發展食用菌產業,引進兩家龍頭企業前來投資。在團結村興建的700余個香菇大棚里,有120余名村民前去務工。團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于海峰說,這些村民全年在香菇大棚中打工總收入超過100萬元,在香菇大棚打工的收入已經成為村民們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在拜泉縣鑫鑫菌業有限公司的展示櫥窗里,各色各樣的菌類產品琳瑯滿目。鑫鑫菌業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徐艷春介紹,除了菌類的培育,該公司還開發出食用菌醬、木耳餅干、猴頭菇粉等深加工產品,菌包生產也在該公司業務范疇之內。產業鏈的拉長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去年該公司有固定員工350人,生產旺季用工數在1000人以上。
鑫鑫菌業有限公司流水線上工人們正在對菌包進行裝袋。黃騰攝
團結村村民王會娟也在香菇大棚里打工,還做過兩個月工人小組長,去年全年增收2萬多元。她說,以前也想外出打工,但家中老人需要照顧走不開?!艾F在好了,家門口就可以干活賺錢?!?/p>
團結村香菇大棚里工人們正在搬運菌包。黃騰攝
在位于拜泉縣興國鄉興國村的香菇產業園中,大棚架子上的菌包表面布滿了剛剛頂破塑料薄膜的香菇,像一把把撐開的小傘。工人們顧不上嘮嗑,忙著把香菇摘下來放進籃子里。興國鄉副鄉長李天罡介紹,產業園利用縣里的扶貧資金建設大棚90個,今年4月剛剛投入使用,預計年利潤可達180萬元,帶動130余人就業。
興國鄉香菇產業園大棚里剛剛頂破塑料薄膜的香菇。黃騰攝
據了解,目前拜泉縣引進的兩家菌業龍頭企業總投資額達4.35億元,年產菌包超過1億袋,全縣范圍內已建成規?;瘶藴蚀笈?300余個。通過創建資產收益、以獎代補、股份收益、務工就業等產業扶貧模式,去年全縣范圍內帶動貧困戶4051戶、7138人,戶均增收1611元。目前,今年全年香菇訂單已簽訂完畢,1500余萬斤香菇銷路有了保障。
“擁有合適的產業,是農民增收的可持續保障?!庇诤7逭f,近年來菌類市場前景看好,在企業帶動下,農民就地轉換身份成為工人,既是對生產力的一種解放,也是對市場需求的一種迎合,“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帶動,大棚里培育出的可不僅僅是蘑菇、木耳,還有咱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的希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