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劃選科 決勝高考 第1步
廣東新高考將實行“3+1+2”模式,考生面臨的第一挑戰(zhàn)就是選科走班。選科怎么選?為了讓即將迎接新高考的學生有更科學的選科方向,由廣東教育督導學會、羊城晚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聯合主辦、卓越教育承辦的“規(guī)劃選科,決勝不止新高考”廣東新高考改革研討會將于7月6日在廣州舉行,現場將邀請原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專家郭建民從生涯規(guī)劃視角解析如何選科。近日,郭建民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提醒考生,選科時要結合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
更多詳情歡迎屆時現場聆聽,掃描以下二維碼報名。
未來社會需要“揚長”教育
為什么高考改革要向選科轉變?
“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我們正在從工業(yè)化向信息化過度,一些職業(yè)將要被淘汰,新的職業(yè)在不斷涌現,未來的人才需要多種能力,其中有一項能力就是要學會選擇,以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郭建民一語道破。
郭建民表示,過去過多地接受了“木桶理論”,更多強調“補短”教育,實際上未來社會更需要的是“揚長”教育。他指出,生涯規(guī)劃理論強調知己知彼、決策、行動。“生涯規(guī)劃教育就是引領學生學會選擇,培養(yǎng)選擇意識,提升選擇能力,承擔選擇的責任,擇之后進行反思,反思完調整,調整后再選擇進行下一步規(guī)劃。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zhàn)。”
他提醒學生,選擇的核心是要有前瞻性,“尤其在當今急劇轉型的社會,要不為浮云遮望眼,作出正確的決策。”同時,選擇時還要重視整體性,從全局上思考問題。
選科要綜合考慮個人特質
郭建民提醒,考生選科時定要考慮學生的個人特質,包括興趣、能力、價值觀等。
比如,在考慮興趣時要注意兩點:第一,中學生的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不斷變化的。“也許今天聽了航天學家報告想學航天,明天看了場音樂會,想當音樂家”。第二,興趣有深層和淺層之分。“最淺層的是有趣、有意思,深一點的叫樂趣,更深是志趣”。所以要慎重考慮是不是真興趣。
郭建民說,一些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不清楚,原因在于“成天刷題,被家長、老師安排慣了,自我發(fā)展不夠”。因此,配合新高考選科,高中學校一定要開設大量的選修課、大量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假期走出學校、研學實踐,在大量豐富的活動中顯現興趣、發(fā)展能力。
此外,學生選科還需要看能力。“一方面,人的能力是有差異性的;另一方面,不同的職業(yè)對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能言善辯,有的人觀察能力強,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動手能力強。在選擇時一定要考慮職業(yè)能力。”
同時,還要考慮性向因素。有的人喜歡和人打交道,有點人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有的人喜歡和事物打交道。不同特質的人,適合不同的專業(yè)和職業(yè)。
切忌以管窺豹判斷學科學習能力
按照新高考的規(guī)則,高一學子首先必須在物理和歷史之間作出選擇,然后再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四科當中選擇兩科。
郭建民提醒學生,在學科時,不能只根據短期內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或一兩次考試的結果,以管窺豹式地判斷自己的學科學習能力,而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思考,從學科興趣、學科能力、學科學習效果三方面綜合評估作出抉擇。
“物理剛開始學了一章,僅憑一次測驗,就認定自己適合或不適合學習物理,這是不科學的。”郭老師認為,學生要從整體上認識學科,該學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學科特征是什么,學習該學科后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有何作用,它和哪些高校職業(yè)聯系密切,學科思維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是什么,高考的題型有哪些,什么類型的學生適合學習。
· 卓越伴你同行 高fun相隨
新高考政策下想抓住紅利突圍而出,提前規(guī)劃、科學選科成為每個高中家庭的必修課。
對即將進入高二的同學來說,最大的困擾莫過于選科走班帶來的不適應,通常是由選科后學科學習難度、強度加大引起的,以及走班實施后對個人學習習慣的挑戰(zhàn)。
對于新高一同學,初高銜接首先要適應9科的均衡學習也不容易,同樣需要跨越升學段的差異。暑假將是解決這些挑戰(zhàn)的極佳時機,塊狀時間有助于優(yōu)秀習慣的養(yǎng)成。卓越高中先后推出適合新高一的“選科集訓營”和新高二的“精鷹計劃”等課程,旨在幫助解決這些不適應,快人一步逆襲新學期。
現場名額有限
7月6日
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