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這天,持有申通快遞(002468)的投資者們本該高興,可是等待他們的確實另一副光景。
昨日晚間,申通快遞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陳德軍、陳小英與阿里巴巴簽署了一項《購股權協議》,擬以99.82億元的行權價格出售控股股東以及相關股權給阿里巴巴。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此次收購順利完成,那么阿里巴巴將成為申通快遞的大股東。
國民爸爸馬老師又要多一個新兒子了。
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今日早間申通快遞小幅高開后立即跳水不斷下探,開盤不足半小時便封住跌停板直至今日收盤。
不少老師覺得很尷尬,特別是東北證券的研究員們,他們一大早就發研報調高申通快遞至“買入”評級,并再標題上配上“公司迎來變革升級”以表示對申通快遞的看好。
雖然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但是還是有專家出來打圓場:
阿里入股的預期已經兌現,申通快遞跌停是正常事件。
專家的說法有些讓人琢磨不透,但是通過一些簡單的“翻譯”我們或許可以知道申通跌停背后的秘密。
確實,自今年3月11日,申通快遞公告阿里巴巴首次入股上市公司控股企業開始,申通快遞的股價開始了一波啟動。
根據當時的公告,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在這次交易中,阿里方面相當于間接獲得了申通快遞約14.651%股份。公告后首個交易日,申通快遞一字漲停報22.48元,封單超30萬手。次日依舊沖擊至漲停。
我們給申通快遞算了一下,目前上市公司總股本為15.31億股,阿里第一次入股簡介獲得申通的股份約為2.24億股,那么以46.6億元投資額初步可以計算出該次阿里獲取股份的成本是20.80元/股,這個價格也正好在當時中通快遞的股價附近。
而本次阿里通過申通快遞實控人的《購股權協議》獲得的上市公司股份約為總股本的31.349%,股份約為4.80億股。以行權價99.82億元計算,那么阿里本次獲取的協議成本也在20.80元/股左右。
換句話說,阿里認為目前申通快遞的價值可能就在20.80元/股左右,然而在今日跌停前,申通快遞的股價曾一度高達30.64元/股。市價與阿里的行權價相背離,這或許會是申通快遞今日跌停的首要原因。
其實拋開本次的跌停,本次申通與阿里的交易能否成功也是許多投資者關心的要點。
大約六年前,阿里巴巴聯合業績眾多快遞公司成立菜鳥網絡之時,馬老師面對大家直拍胸脯:
阿里巴巴永遠不做快遞。
所幸馬老師說這句話的時候還沒有那么多記性好的媒體。如今來看一邊說著“不做快遞”,一直對外宣稱旗下菜鳥網絡是數據公司,一邊卻把快遞行業的倉儲、運輸等核心業務都做了,然后前幾個月從“996是一種福報”到“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
甚至在去年9月馬云辭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之前,他就已經在2006年和2013年分別辭去過阿里總裁和CEO職務。
有媒體朋友給我們提了個醒,凡是總結馬老師告別阿里的文章稿件一定要保存好。
因為每過幾年,改一改沒準還能再發一次。
但是對馬老師來說“不做快遞”不等于“不投資快遞”。這些年來,阿里屢次投資快遞產業,2015年5月,阿里系的云鋒新創、阿里創投獲得圓通20%股權。2018年5月,阿里攜菜鳥13.8億美元入股中通,持股約10%。更早之前的2007年,阿里還與富士康共同在百世投資1500萬美元,阿里系的股份占比在其上市時已達29%,位列第一大股東。
阿里對快遞行業的重視程度有目共睹,隨著阿里上半年入股申通,中國快遞行業知名的“三通”已盡歸阿里陣營。如此來看,阿里拿下申通的控股權或許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在阿里正式入股申通快遞之前,申通在二級市場表現會如何呢?阿里兩次絲毫不帶溢價的交易方案或許能給我們提供不少建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