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雙鞋子到底有多貴?
● 一雙普通的運動鞋,如今變成了錢生錢的寶貝
2017年2月,阿迪達斯新款“椰子鞋”發布,售價不到2000元,1周內便飆漲至1萬元。
2017年9月,Nike旗下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每雙售價1499元,在官方發售后沒過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這雙白黑紅配色的AJ1,短短兩年價格飆到70000元,漲幅超過4500%!
2018年,特拉維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雙售價1299元的球鞋,不到一個月,直線漲至8000元。
日前,國外知名球鞋“倒爺”分享自己的炒鞋經歷,Yeezy 750 Boost 發售時,他通過各個渠道買來一共 127 雙鞋子。隨著鞋子價格被炒高,他以比買入價多出幾倍的價格賣出,兩天內成功獲利 22.8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50 萬元。
目前,全世界最貴的鞋是 Air Yeezy2(Red October),以 1700 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成交。
● 炒鞋能有多賺錢?
Jordan 4 Laser 全世界限量 4 雙,20 萬人民幣入手,出售價格高達 50 萬,利潤高達 150%;
Undefeated??Air Jordan 4 當年發售 72 雙,3 萬入手 9 萬出手,利潤為 200%,目前市值為 15-16 萬;
侃爺去年一年炒鞋年入 10 億美元。
“老年人炒股,中年人炒幣,年輕人炒鞋”成為新一代共識。如今在各大社群里,連幣圈玩家都開起了玩笑:“別炒幣了,我們去炒鞋吧。”
如果你要問鞋子有啥好炒的,他們會回答你:“不要問,問就是沖。”在炒鞋圈,“沖”是一句文化標識,其意思同于幣圈的“梭哈”。
02
為什么球鞋可以炒得那么貴?
需求帶來的是生意,遠超供給的需求帶來的則是炒作。球鞋為什么被炒得這么貴?
主要歸結于明星效應、粉絲經濟的推動和商家的饑餓營銷。
2004年,籃球巨星喬丹穿著戰靴來華推廣,但鞋市并未大火。隨著明星效應被無限放大,時尚聯名的興起,加上粉絲經濟的助力,2015年,鞋市躁動起來了。
余文樂、吳亦凡、林俊杰、陳奕迅、楊冪……眾多明星在公眾場合爭先“秀”球鞋,也讓很多年輕人不斷跟進。
品牌商們成功了。對年輕人而言,物以稀為貴是真理。
同時,為了可以循環割韭菜,品牌商們的營銷手段也不斷升級。最常見的便是限量、限定,每次爆款都不約而同地限定數量,引發追捧,饑餓營銷屢試不爽。
比如,一款球鞋限量發售100雙,想買鞋,要先申請預約排隊碼,不過不一定能預約到,即使你預約到了,還要去店里抽簽取號,最終就算買到了,也不一定是你穿的鞋碼。
今年3月,定價1399的AJ櫻花粉球鞋發售時,采用了線上搖號的方式,當時,有30萬人參與了這雙球鞋的搖號。饑餓營銷營造的“物以稀為貴”,自然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除了品牌方的饑餓營銷,炒鞋黨的“炒”也脫不了干系。
◤機器人線上刷單 ;
黃牛線下人海戰術;
通過非官方渠道“走后門”;……◢
在各城市球鞋限量發售的門店前,總活躍著一批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在新鞋發售時,提前到崗排隊。在門店搶到鞋再賣出去,一來一回,就能讓口袋多出一千到兩千大洋。
03
炒鞋的邏輯
在鞋圈,存在兩種炒作邏輯。
一種是通過官方渠道搶鞋,然后在市場售賣賺利差;另一種是通過大量囤貨、借熱點來提拉價格,比如導語中提到,被吳亦凡穿過的同款球鞋價格立馬飆升。
“10年前你錯過炒房,5年前你錯過炒比特幣,現在難道你還要錯過炒鞋嗎?”這是炒鞋者們的口號。
的確,相較莊家橫行的幣圈來說,鞋圈是一塊尚未被收割的處女地——比如我們還沒見到韭菜去Nike、AJ公司維權的情景。
而在過去一年內,維權、控訴、流血在幣圈俯拾皆是。沒有不被罵過的項目,就如同沒有不被割過的韭菜。
權力依然掌握在投資機構、項目方和交易所手里。
“幣圈的階層已經固化了,無論幣圈還是礦圈,產生了第一批致富者,后入場的要么賺不到什么錢,要么虧本撤離。”聶儂稱。
“炒鞋都有二級市場了,不賣機器了。要買機器的,先去托關系 沒有過硬的關系 不要聯系我賣機器。”一個礦機銷售商說。
在聶儂等大部分鞋圈人眼里,炒幣是過時的、割韭菜的行為。
“幣圈群都在討論炒鞋了,還是00后牛。”一位投資者在一個炒鞋群里說。
“這里不討論炒幣。”
“好好地炒鞋,討論炒幣做什么。”
立馬有人反駁。據悉,兩人此前都被幣圈“深深割過”。其中一位表示:“去年炒幣虧的錢,一句靠炒鞋回本了。”
“炒鞋就是不停地1CO。”虛擬貨幣投資者肖瑤表示,和幣一樣,只要能提供流動性,東西只是提供價格尺度,但鞋子流動性差,好坐莊,不停有新鞋發售,ICO,并且中簽必賺。
此外,炒鞋者相較炒幣者的優越感還在于——“鞋可能還能出去裝逼,幣不行”。
“你總不能向別人炫耀你這是120買的EOS吧。”聶儂一臉苦笑。“但你能向別人說這自己是 2 萬塊買的AJ5。就像收藏品一樣。”
在烈火烹油的炒鞋市場面前,炒幣儼然已經過氣,逐漸失去年輕人的青睞。
如今的幣圈,被鞋圈踩在底下,抬不起頭來。此刻的幣圈眾生,就如同去年初,被幣圈踩在腳下那批股民一樣。
04
球鞋市場的泡沫,你根本想象不到
2017年9月,Nike旗下AirJordan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設計了一款名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
這款鞋每雙售價1499元,在官方發售后沒過多久就被炒到12000元。這雙紅白相間的AJ1,又在短短兩年后價格一路飆漲到70000元,漲幅超過4500%。
2018年,特拉維斯斯科特和AirJordan合作,一雙售價1299元的球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直線上漲至8000元。
2009年,耐克與侃爺合作的第一款產品AirYeezy問世,原價245美元,瞬間被炒到1000美元以上。
而時隔三年推出的第二款產品AirYeezy2,官網發售后秒光,價格輕松被炒過1000美元,此后又很快飆升到上萬美元。網上更傳出紅色的Air Yeezy 2(Red October)創下球鞋界有史以來的最高拍賣價,接近1700萬美元。
在這樣的暴利面前,球鞋黃牛應運而生。他們日常的工作就是在新鞋發售時,提前到崗排隊。
在門店搶到鞋再賣出去,一來一回就能讓口袋里多出一到兩千。
““我第一次轉手的Air Jordan 1黑紫腳趾,讓我賺了3000元”。“
當然,這只是散戶,在炒鞋鏈,再上一層就是莊家。
有莊家一個月進貨110萬元。
“搶首發鞋真是太難了!”一名普通的球鞋愛好者如是說。
05
炒鞋背后的商業邏輯
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那么我們來探求一下炒鞋洶涌背后的商業邏輯。
首先,有需求就有市場。
隨著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有個性、有態度的90后年輕人成為新的消費主體,有過追夢赤子心的他們愿意在潮牌潮品上投入更多的熱情,但也因此成為炒鞋市場最容易被收割的韭菜。
其次,前所未有的暴利刺激。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
如果有1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挺而走險;如果有200%的利潤,資本家們會藐視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潤,那么資本家們便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但馬克思并沒有說:如果是1000%、2000%的利潤,世界會瘋狂成什么樣子?
如今看來,炒鞋的利潤回報早就超越了“踐踏世間的一切”的標準:2017年,售價不到1500元的OFF—WHITE·AirJordan1的球鞋很快炒到1.2萬元,利潤高達800%;今年2月,一雙300美元的YEEZY Boost 750一周內炒到3萬元,利潤高達1200%。
最后,炒鞋不是為穿,而是為奇貨可居。
06
誰才是炒鞋背后的受益者?
從 2011 年開始,源源不斷地有人涌進球鞋市場,甚至在這一兩年出現了全民炒鞋的“盛況”。球鞋市場之所以這么火爆,歸根結底還是球鞋背后的暴利。
那么,炒鞋背后的受益者都有哪些人呢?
① 鞋販子
首先受益的當然是二級市場的鞋販子。
根據數據顯示,2018 年球鞋二級市場中,AJ 占據了 44% 的份額,Nike 其他品牌占 26%,Adidas 占 24%,而這三大頭部品牌在二級市場分別溢價 59%、58% 和 25%。
鞋販子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散戶賣家,他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排隊搶鞋,然后再加價幾百塊賣出去,從而賺取其中的差價。
被鞋圈評為“沒有他買不到的球鞋”的 @夏嘉歡在一次采訪中說到,2011 年球鞋二級市場的利潤空間可以達到 30%,甚至是 100%。
一雙 Nike 的 Air Yeezy,在國外賣 1000-1500 美金,回國可能可以賣到 2000-3000 美金。
另一類則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莊家,他們會先預估好某款限量球鞋的暢銷色和黃金鞋碼,然后雇人到實體店排隊搶貨。只要買斷主力貨品,他們就可以提高該尺碼的價格,從而帶動其他尺碼的價格上漲。
《第一財經》曾經報道過,2018 年 11 月,一款 AJ 聯名在昆明發售,一位東北莊家特地飛到昆明,雇了 50 個人排隊搶鞋。昆明總共發售了 26 雙,被這位莊家拿下了 21 雙。
② 交易平臺
像國外的綠叉(StockX),國內的毒、Nice 等這些球鞋寄售平臺,差不多是在 2015 年前后興起的。從這時時候開始,市場開始出現變化。這些球鞋寄售平臺大大壓縮了鞋販子的利潤空間,而 @夏嘉歡 也在那時候放棄了賣鞋。
球鞋博主 @zettaranc 稱,這些球鞋寄售平臺為球鞋交易提供了便利,但他們的手續費,以及強制使用順豐快遞,都提高了球鞋在二級市場的價格。
此外,有些鞋會在平臺被提前高價預售,還有些鞋在對倒交易下,價格不斷攀升。
到 2016 年,@夏嘉歡 也開了自己的球鞋寄售店鋪 Solestage,從個人散戶轉向全職售賣球鞋。
平臺的興起,把國內的二級球鞋交易市場,真正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投資生意,在 Nice 的首頁,還赫然掛著“球鞋理財日記”的 Banner。
目前這些平臺的商業模式主要是通過球鞋轉賣和鑒定服務,向賣家收取手續費。毒的手續費是 收取定價的 7.5%-9.5%,Nice 的收費方式則是現貨收取 4%,預售收取 8%。
如果球鞋的價格炒得越高,那么平臺就可以從中收取更高的手續費。
③ 品牌
二級市場的興起,也給品牌方帶來了極大的商業價值。
前面我們也提到,在 11 年、12 年左右,球鞋的二級市場開始發展起來。一位球鞋寄售店鋪的店主在界面新聞的采訪中提到, 當時開始有人不斷在問有沒有賣 AJ。
當時 AJ 的發售頻率非常低,一個月只出一款,有時甚至兩個月才有一款。因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AJ 炒的是文化,很多愛好者都是奔著球鞋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去的。
到了 2014 年,這位店主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問 AJ。也就在這一年,Nike 加大了 AJ 系列球鞋的發貨量,發售新鞋的頻率不再是一兩個月一雙,逐漸變成一周一雙。
2018 年,Nike 總共發售了 170 雙 AJ1,相當于平均不到 3 天就出來一款新配色。而 AJ 也從原來一雙 980 的原價,飆升到 1200,再到現在的 1400、1500。
且不談市場火熱帶來的價格攀升,限量鞋的意義更多是在于對品牌價值的提升。但消費者不能買到限量鞋時,他們就會傾向于去購買普通款的球鞋作為替代。這樣一來,就刺激了整個市場對品牌的消費。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刺激消費的操作,就是補貨。品牌會在首次發售的時候嚴格控量,然后幾個月后再進行補貨。這樣一來,之前沒買到或猶豫了的消費者就會購買,幫助提升品牌提升銷售額。
④ 莆田假鞋
也正因為球鞋的暴利,加上品牌的控量,莆田鞋廠也開始做起了假限量鞋的生意。據說,每年都有比正品多出幾倍的仿制品混入二級市場。
對于消費者來說,想要獲得限量球鞋,只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經過“抽簽-搖號-排隊”這一流程買到原價鞋子;第二種則是從鞋販子手上加價買到鞋子。
不過,目前來說,想要買到原價鞋子,概率非常低。如果消費者不愿意從二級市場加價買鞋,那他們就可能選擇“莆田鞋王”。
一雙被炒到五六千的球鞋,莆田鞋廠通常會有幾個檔次的仿品,一般的仿貨批發價 150 元,質量好點的 280 元。如果需要的話,還能提供鞋盒、包裝袋以及鑒定證明。
在市面上,一套印有毒鑒定書、防盜扣、印著毒標志的包裝盒僅需要幾塊錢。
很多莆田鞋廠每天都能賣出超過一百雙的仿鞋,月入過百萬完全不是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