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江楓
來源: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01
投身電子煙的羅永浩,與做錘子的羅永浩,顯然不太一樣了。
經營那家手機公司似乎消耗掉了他骨子里的情懷和理想主義,他需要一場成功的生意,去償還這幾年的債務,經濟上的,以及精神上的。
選擇陳冠希出任小野電子煙代言人成為他計劃中通往成功的重要一步。
消息最早是在今年4月放出來的。他在微博中稱,下半年準備找一批明星代言人,并期望這個人能和單純鮮肉類同行不一樣。其中,他提到了樸樹和陳冠希的名字。
陳冠希成為最終的那個人選。8月27日,羅永浩用連續3條微博高調宣布了這條消息,稱與陳冠希合作,是他和前錘子科技總裁彭錦洲一直以來的夢想。
“野”成為這位娛樂明星與電子煙的契合點。陳冠希轉發的商業文案里,透著一股桀驁不馴的野性:
“我是陳冠希,我走過很多路,包括彎路,我很碰到了很多人,包括一些很壞的人,經歷過很多事情,包括一些很糟糕的事情,但是我還是很開心,因為到現在,我還是我,還是我自己,有人說我很野,其實沒有啦,可能一點點而已,不要那么野,小野一下就好。”
彎路,壞人,糟糕的事情……當這些詞匯從陳冠希的口中說出時,很多人的回憶被勾起。無需過多包裝,也沒有人會否認,陳冠希只要站在那里,臉上就寫滿了故事。
2008年那場不光彩的風波,成為他從一線明星滑向深淵的命運轉折。巧合的是,也是在那年,新東方的網紅英語老師羅永浩決定放棄這份費盡心力才得來的工作,自己單干,他為新公司取了個略帶戲謔意味的名字:
“老羅和他的朋友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1年后,這兩個命運迥異的男人因電子煙相遇。一個是浪子回頭的中年鮮肉,一個屢敗屢戰的創業執者,他們聯手敲響了這個時代最為復雜的變奏。
他們身上有不少相似之處。
在周杰倫與蔡徐坤的“昆侖大戰”中,羅永浩一反主流論調,直言方文山的歌詞寫得很爛,還在微博底下“親切回復”網友的評論,并問候網友的母親。
在Vice為陳冠希拍攝的紀錄片中,陳冠希說,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去, “我什么都不改變”。
從“壞小子”到“壞大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陳冠希和羅永浩都是沉溺在自我世界中的理想主義者。
他們永遠極度自信。即使這些過了頭的自信,會為他們帶來巨大的傷害。
從去年年底開始,羅永浩逐漸與錘子科技脫離關系,陸續退出4家錘子旗下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此后全力轉戰電子煙市場。
今年4月,羅永浩加入彭錦洲創立的電子煙品牌小野,并擔任聯合創始人。自此以往,他幾乎每天都泡在深圳電子煙代工廠里,挑煙油,研究硬件。
他面向的消費群體還是年輕人,只是,從錘子時期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年輕人,變成了對電子煙好奇的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
羅永浩選中了陳冠希,其中大概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惺惺相惜,但更多的還是出于商業目的的考量——在青年人的語義中,陳冠希是一種另類的“酷”的化身。
這種酷,與小野電子煙的產品性格完全吻合。
老羅不傻。
02
2008年2月21日,陳冠希在香港就艷照門事件發表道歉聲明 :
“我向所有的相關的女士和他們的親屬,為他們受到的任何的傷害進行道歉,我很抱歉,同時我也想向我的父母道歉,因為我為他們帶來了傷痛。
最重要的是,我想向所有香港人民道歉,我向你們誠懇地道歉,毫無保留衷心地向你們道歉。
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夠教育每一個人,尤其是年輕人,我想我并不是你們學習的榜樣。”
隨后,陳冠希宣布“indefinitely(無限期)”退出娛樂圈。
經香港某報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當時多達4成香港中小學生曾接觸過不雅照片,其中近半人是在朋友及同學間互相傳閱。
另一方面,大學生間互相傳閱有關淫照的情況更為嚴重,不少大學生認為沒有看齊所有的不雅照,就會“被人笑話”。
有人說,艷照門代替了生理課。
一位看過艷照的15歲女生說:
“身處一群純情少女和懵懂少年的茫然議論中,我覺得自己,一個看過男性生殖器照片的初中女生,實在是太特別了。”
后來,人們習慣稱呼陳冠希一句“陳老師”。
這個老師,是與蒼老師的意義對標。
身處風波之中,陳冠希曾收到過2次死亡威脅,過了一段擔驚受怕的日子。
不過,他并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等再有機會面對鏡頭,他身邊的女朋友還是在不停換,他還在繼續裝酷扮潮,但多了點小心翼翼。
一張帥得無可挑剔的臉,再加上一張巧舌如簧的嘴,讓陳冠希總能輕易攻破一座座少女的心房。密友曾經如此評價他:“追女人時,他很厲害,能看穿女人心理。知道她們喜歡名牌,就買限量版贈送,再送上高帽子,夸對方是公主,個個女友都以為自己身材賽過模特。”
“艷照門”前,完美無瑕的陳冠希,是九億少女的夢。
“艷照門”后,身經百戰的陳冠希,又變成了九億少男的夢。
在北京海淀區那些行色匆匆備戰出國的年輕人之中,羅永浩的魅力不亞于陳冠希。
2008年,借助牛博網的影響力,羅永浩重新回到教育行業,創辦了老羅英語培訓機構,這也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牛博網的失敗經歷,讓羅永浩決心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企業家。
他給老羅英語定下戰略:提供一個在教學品質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能夠給學生帶來一些有價值觀影響力的商業培訓機構。
很明顯,羅永浩依舊不改理想主義者的本色。
這一時期的羅永浩,進入瘋狂的工作模式,他經常在辦公室里過夜,暑期班連續3個月,每天只睡3小時,其他時間每天睡6小時,非常地拼命。
英語培訓旺季集中在寒暑假,3月投入的宣傳成本,6月才能收回,每個月的資金流動很不均勻,為了鼓勵學生早繳費,羅永浩推出過促銷方案:越早交錢,收費越低。
與此同時,羅永浩研究了很多市場營銷的書,為老羅英語制訂了一系列的方案。
站在2008年的時間節點上,下墜的陳冠希與上升的羅永浩,心境截然不同。
03
他們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
羅永浩沒有上過大學,很長一段年輕時光都在漂泊動蕩中度過。
篩沙子、擺舊書攤、代理批發市場招商、走私汽車、做期貨,甚至以短期旅游的身份到韓國打工……這些工作羅永浩都嘗試過,但都不成功,不僅沒有干得長久,還沒有賺到錢。
有一年春節回老家,羅永海發現所有兄弟姐妹都給父母帶禮物,只有他兩手空空。
那一刻,他才意識到“知識分子要活得有尊嚴,手上就得有點錢”。
羅永浩想過要移民,所以在夜校上過一段時間英語口語課,他也幫做傳銷的朋友講了半年培訓課。
“英語基礎+傳銷口才”的技能組合,讓他大膽給俞敏洪寫了一封萬字求職信,后來成功得到試講的機會。
但羅永浩試講了兩次,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苦求之后,他才得到了第三次試講的機會,這一次,他順利成為新東方學校的英語老師。
在講課時,羅永浩犀利而風趣的語言,被一些學生錄下來發到了網絡上,“老羅語錄”就此誕生,并風靡一時。
越成功,野心越大。
2006年,羅永浩從新東方學校辭職創辦了牛博網。
由于堅持不刪帖,很多公共事件在牛博網討論熱烈,網站一度吸引了超高人氣。但兩年后,由于言論尺度和盈利模式的緣故,他只能選擇關閉。雖然依舊沒賺到錢,但他因此結識了一大批社會精英和意見領袖。
比起羅永浩磕磕絆絆的前半生,陳冠希要順利得多。
他在加拿大出生,從小家境富裕,父親陳澤民手下有多家演藝唱片公司,身價不菲。
幼年時父母離異,他在13至19歲時非常叛逆,父母便只在金錢上不斷進行補償。
二姐吸毒,女朋友背著自己跟最好的朋友發生性關系……這些經歷都在陳冠希的記憶中留下黑色的烙印,銹蝕著他本該陽光而閃耀的青春。
1999年,回港度假的陳冠希,應父親朋友黎明的邀請,參演了一部英文信用卡廣告,由此開啟了演藝生涯。
一年后,陳冠希首次出演電影《特警新人類2》,并在英皇娛樂發行EP《陳冠希》,正式宣布出道。
初出茅廬的陳冠希,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提名 ,并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和十大中文金曲的最受歡迎男新人獎金獎,和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全年最高新人獎。
世紀之交,香港吹來了一陣“性格小生”的風潮。
比陳冠希早一些進入娛樂圈的謝霆鋒,在當時也是以“桀驁不馴”作為賣點。
陳和謝兩人從小接受西方教育,洋氣會賣帥還有點壞,他們成為“酷一代”的模板,也是小鎮男青年一度追著模仿的優質偶像。
此后,從《無間道》中的劉健明,《千機變》中的吸血王子Kazaf,到《頭文字D》中的高橋涼介…… 大銀幕上的陳冠希,極致詮釋著當紅小生的肆意和瀟灑。
圖:《頭文字D》劇照
他喜歡側臉抿嘴笑,一副透著壞勁又男孩子氣的樣子。
26歲的陳冠希在上《康熙來了》時,節目給他的評價是:“越壞越迷人”。
背景雄厚,天資聰穎,他從來不需要為缺乏優質的演藝資源而憂愁。
能夠困擾他的,只有如何拒絕繁雜的工作邀約,晚上該和哪個女生去約會。
無比順利的演藝事業,似乎是命運為了補償他那扭曲而空洞的青春。狂奔中的事業與生活,也讓他的身心極速膨脹。
直到28歲那年。
陳冠希的夢,徹底脹破了。
04
艷照門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冠希嘗試過多種方式的回歸。
他做過慈善,無人喝彩,被認為是作秀;他的潮流生意頗為成功,但未能贏得主流目光的青睞;他在好萊塢電影里演戲,但無法突破電影的禁令。
2012年,陳冠希發布粵語嘻哈專輯《三角度》,媒體和樂壇反應冷淡;2013年,他在深圳開演唱會,鮮有問津;2014年他參演《探靈檔案》,反響平平。
直到2015年,陳冠希推出了個人紀錄《觸手可及》。
在豆瓣上,這部紀錄片獲得了8.2分的高分。
此時,距離“艷照門”事件已經過去了7年,公眾的心態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在信息互聯的狂歡年代,人們被各種各樣的桃色新聞完全包圍:明星出軌劈腿,貪官包養多名情婦……這極大麻木了大眾的感官神經。
所以當人們再去審視那個袒露心聲、表達自我真性情的陳冠希時,似乎更多了一份“理解和接納”。
墜入低谷的陳冠希活成了勵志的模樣。
自己聲名狼藉,父親公司破產,往日“朋友”四散離去,甚至害怕與陳冠希扯上什么關系……他選擇了逃離香港。
在日本生活期間,他結識了許多時尚人士,其中包括東京街頭教父藤原浩和潮界傳奇 Bape 的創始人長尾智明(Nigo)。
藤原浩鼓勵有型也有態度的陳冠希:“你不是非常喜歡Hip-hop、熱愛潮流文化嗎?你可以做自己的衣服,做自己的店,做自己的文化,我們支持你。”
陳冠希從此愛上日本街頭文化,去往紐約和洛杉磯拓展商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憤怒的街頭文化和無畏的 Hip-hop吶喊中,普羅大眾眼中的污點事件,反而代表著某種程度上的前衛和解放。
事實也證明,陳冠希很有做潮流生意的天賦。
此后幾年間,陳冠希的CLOT 越做越強,旗下擁有服裝店、服裝品牌、公關公司、演藝經紀公司等業態。
陳冠希的9 間潮店分布在香港、臺北、上海、北京、成都、長沙、洛杉磯、巴黎,CLOT也成為年收益過千萬美元的潮流領軍品牌。
商業的成功,讓陳冠希身上的桃色標簽逐漸淡化。
商業也在影響著羅永浩,整個2018年,他與錘子都在被壞消息包裹著:高管接連離開、資金缺口嚴重、供應商欠款、被法院凍結資產……每一條負面消息的曝出,都是對這家搖搖欲墜的公司的重大沖擊。
2019年到來時,情況也并未好轉。
1月3日,錘子科技價值1500萬元的財產被采取保全措施,平安財產保險公司提供擔保。4天后,羅永浩在成都錘子科技集團價值1億元的股權被凍結。
很難相信,眼前這個節節敗退的羅永浩,僅僅半年前,還在鳥巢舉辦了一場規模盛大的發布會,雄心勃勃地發布那款“讓人嚇尿的產品”:堅果TNT工作站。
這款被羅永浩定位為“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產品,并沒有吸引來自硅谷的投資,由此引發的眾人嘲笑,卻在某種程度上吹響了錘子的喪鐘。
今年年初,頭條母公司3億元收購部分錘子科技業務的消息傳來,錘子科技的命運逐漸走向終點。
錘子科技被分成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羅永浩負責的軟件和項目孵化,專注于提供產品方案和解決方案的公司,如子彈短信、聊天寶等,另一方面則是錘子科技CTO吳德周帶領的硬件部門歸入頭條母公司。
很多人說,羅永浩太不像企業家。
他自知短板。錘子科技日益衰落時,他說:“我的心在疼痛,像童年的委屈”。
05
明年,陳冠希就年滿40歲了。
“不惑”這個詞,對于陳冠希來說,似乎已經在生命中提前到來了。
今年春天,婁燁的《風中有朵雨做的云》與觀眾見面,陳冠希在片中飾演私家偵探老A。但公映版中,老A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對于“刪除”、“禁止”、“敏感藝人”這些關鍵詞,陳冠希似乎已經習以為常。過去的十年里,關于他復出的消息,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
也許,他這輩子也沒有可能“真正的復出”。
但他依然會去參加一些小眾音樂節,投資了自己的店鋪,偶爾出來為某個產品站個臺,在一些好萊塢電影里“打打醬油”。
或者是與命運抗爭無效的結果,如今,陳冠希只能以一種地下先鋒文化教主的姿態活著。在這片地帶里,沒有人會去指責他的過去,人們只貪晌當下片刻的歡愉。
早早嘗遍人情冷暖的陳冠希,在此刻代言羅永浩的電子煙產品,是出于商業的互相選擇,陳冠希得到代言費用,羅永浩得到把電子煙推銷給更多年輕人的機會——這聽起來并不體面,也無法披上理想主義的外衣去高歌,但毫無疑問,這是眼下最火的生意之一。
合作里也透著惺惺相惜的味道。
倔強,是存留在他們身上的最大公約數。
他們都不愿意屈從命運的安排,他們都愿意用有限的生命做無限的折騰,他們也都在努力對抗著大眾的遺忘曲線。
在過去這些相近的時間節點里,他們有著不同的起落曲線,直到最近,曲線交叉,繼而并行,以同樣的驕傲姿態努力上升。
柴靜曾經評價羅永浩,很多人喜愛老羅都是因為他的彪悍,叛逆,幽默,獨立,詭異。
對現在的羅永浩而言,這些標簽都不再那么重要。
黃章晉在文章《說說我知道的羅永浩》中提到,羅永浩現在急著掙快錢。
“他掙錢的動機很簡單也很離奇:讓他內心最糾結痛苦的,不是夢想破滅、英雄變騙子,懟天懟地的妄人變縮頭烏龜之類的問題,而是清理盤點資產負債時,他才得知,被他們欠了款項的很多小供貨商狀況非常可憐。”
羅永浩不再談情懷了,這是他為情懷付出的代價。
好好活著,是中年男人最重要的命題。
陳冠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倔強活著。即使在最糟糕的時候,他也沒有上演過惺惺作態的苦情戲碼,去博取公眾諒解,如今,他更無需跪下與這個世界和解。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是老羅語錄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
這戳中過很多“瘋子”的內心。他們保持著棱角,抵抗漫長而平庸的歲月。他們站在黑暗的角落里狂舞,從未放棄向現實宣戰。
人生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47歲的羅永浩彪悍不再,39歲的陳冠希人氣不再,當他們相遇在電子煙賽道,有人聽到不甘,有人看到誘惑,也有人感到疑惑。
小野的前途尚是未知數,電子煙也還未被證實是門好生意,但此刻,至少有那么一瞬間,他們造出了一場夾雜著青春、曖昧、幻想的夢境,讓人覺得似曾相熟。
對于一門新生意,以及新入場的選手,這無疑是個不錯的開端。
部分資料來源:
1.《那年陳冠希有張近乎完美的臉》,巴依依,《博客天下》
2.《陳冠希“艷照”生成記》,劉月嬌,《時代人物》
2.《當陳冠希第二次成為焦點》,李姝,《文史博覽》
3.《老板陳冠希》,趙薇,《青年與社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