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的鏡子用青銅制作,一般作圓形,照臉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大都鑄有鈕和紋飾。就考古發現看,出土銅鏡時代最早的為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尕馬臺齊家文化的銅鏡。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學者們認為它的下限應與夏王朝接近。
戰國時期銅鏡開始盛行。形制輕巧,背面有的無紋飾,有的飾單層或雙層花紋,鈕細小,無銘文。西漢至東漢前期的銅鏡逐漸厚重,紋飾有幾何圖案、神人和禽獸紋等,鈕多作半球形或柿蒂形;開始有銘文,內容多是通俗的“吉祥”語,王莽時的鏡有紀年銘文。西漢時還出現所謂“透光鏡”。東漢中期至魏晉, 有的鏡背呈浮雕畫像或神獸的鏡, 鈕座有的作蝙蝠形。到唐代,除圓鏡外,更出現菱花鏡、八棱鏡、帶柄手鏡等多種式樣,紋飾有花蝶、葡萄、鳥獸、人物故事等。還創造了金銀平脫螺鈿的裝飾。宋代多菱花鏡, 紋飾以纏枝花草、牡丹等為主,常附有制鏡作坊的標記。其中以菱花鏡最為珍貴。清乾隆后,銅鏡漸被玻璃鏡所代替。
1
宋代銅鏡注重實用,不崇華侈,器體輕薄,裝飾簡潔,形狀仍以圓形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帶柄等多種形式。
背面多鑄有花鳥魚蟲、人物故事、山水樓閣等圖案紋飾,亦有光素無紋者。圖案處理常采取隱起、陽線并用,以線的韻律、節奏來增強紋飾的起伏與重量,克服了因體薄而造成的輕浮單調的感覺。其中的動植物圖案,形象準確,姿態生動,構圖豐富多變。山水人物圖案的構圖處理富有繪畫效果。宋代銅鏡多產于湖州、撫州、成都等地。在冶鑄方面。宋代銅鏡的合金成分發生了變化,這帶來了銅鏡質地、色澤的變化。宋代銅鏡大部分為黃銅質,含錫量明顯減少,而含鉛量大增,這樣的合金成分一直影響著后世的銅鏡,這也成為鑒別宋代乃至以后各朝代銅鏡的重要依據。
一、古代以銅為鏡,映日則發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鏡”?!钝拧め尣荨罚骸芭f說,鏡謂之菱華,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扁仔拧剁R賦》:“照日則壁上菱生?!薄渡讫S吉金錄》有唐菱花鏡拓本,形圓,花紋作獸形,旁有五言詩一首,首句云:“照日菱花出?!奔闯鲇阝踪x。楊達《明妃怨》詩:“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于照舊顏。
二、指古代銅鏡中一種花式外形的鏡,或鏡背刻有菱形花紋的鏡。亦稱“菱鏡”、“菱花”。唐代以前銅鏡,外形多圓形,少數為方形,唐宋時期各種花式鏡流行。菱花鏡一般是指形制為菱花外形的銅鏡。
此件拍品菱花水銀銅鏡直徑11.8厘米取銅為材,呈菱花口形,共八瓣,寬素邊,半圓鈕,背面刻有楷書銘文“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鏡面光滑細膩。銅鏡紋飾如此細膩者極為少見,鑄造工藝精湛,保存完好,品相上佳,當為此類鏡中之極品,具有極高的收藏與投資價值。
銅鏡是古人整束衣冠,修飾儀容的生活用具,起始于商周,漢代盛行,唐宋流行,明清衰落。迄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銅鏡尤其注重紋飾展示,所以也是古代室內一種很重要的陳列品,拍品直徑:11.8厘米置于室內,既可正衣冠,又可添增一份古樸雅致。此拍品來源于江西資深藏家之手,將上于阿聯酋迪拜拍場。
各位藏友如果有購藏意向,可以電話聯系我們
也可以來我們公司廣州弘粹接洽面談!
END
鑒定 | 交流 | 展覽 | 直銷 | 修復
廣州弘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潤路87號廣建大廈1103單元
電話:18922480968 聯系人:張小姐
http://www.gzhcart.com
E-mail:1131151299@qq.com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