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
2018/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在合肥頒獎
潘建偉等12名科學家獲獎
墨子量子獎
量子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前沿科技,也是各國競相角逐的未來技術制高點。歐盟、美國、英國、德國等紛紛啟動該領域的國家級戰略計劃。為了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學研究,特別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中國民間企業家們慷慨捐資一億元,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基金會設立“墨子量子獎”。
“墨子量子獎”,通過廣泛邀請提名和國際專家評審,嚴格遴選和表彰國際上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擬、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墨子量子獎”的每位獲獎者將獲得人民幣100萬元(約15萬美元)的獎金和一枚金牌。
【楊振寧發來祝賀】
在頒獎儀式現場,楊振寧還通過視頻向獲獎者送來了祝賀。他說:“我非常期待在這個儀式上,向我們所有獲獎者祝賀,感謝你們的杰出工作。從20世紀到21世紀,量子技術領域進入和引領了人類歷史新篇章。在這片熱土上,希望能有你們更多的耕耘。”
楊振寧還表示,自己在合肥度過六年時光。“也非常期待,能再返回看看我可愛的城市。感謝各位在獲得墨子量子獎的得主,希望你們繼續為合肥和安徽乃至全中國人民,作出生活便利性改進和提升。”
2018年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
的遴選領域分別是
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
著重如下方面的科學貢獻
● 在理論上和概念上,開創了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鑰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量子計算領域;
● 發明了實用的方案和可行的方法,使得可擴展的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成為可能;
● 在實驗上,實現了量子計算的基本功能單元,或者,實現了安全可實用的大尺度量子通信網絡。
2018年度“墨子量子獎”
授予量子計算領域
(按姓氏字母排序,下同)
Ignacio Cirac、David Deutsch、Peter Shor和Peter Zoller,表彰他們在提出了量子計算體系框架、量子算法和物理實現方面的開創性理論工作;實驗類的獲獎人為:Rainer Blatt和David Wineland,表彰他們在基于囚禁離子實驗探索量子計算方面的先驅性貢獻。
理論類
David Deutsch,英國牛津大學。獲獎理由:首次提出量子圖靈機的構架和可以證明量子加速的算法;
Peter Shor,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獎理由:發明首個有現實應用前景的大數分解算法,提出量子糾錯編碼;
Ignacio Cirac,德國馬普量子光學所;Peter Zoller,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獲獎理由:一起提出了基于囚禁離子和超冷原子的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的可擴展物理實現。
實驗類
Rainer Blatt,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獲獎理由:實驗實現獨立離子之間的量子邏輯門、多粒子糾纏、量子模擬和基于囚禁離子的量子計算等方面的開創性工作;
David J. Wineland,美國俄勒岡大學。獲獎理由:發展激光冷卻離子阱技術,實現單離子量子態的制備、操縱和測量,演示量子邏輯門,并用于量子精密測量;
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
授予量子通信領域
理論類獲獎人為:Charles Bennett、Gilles Brassard、Artur Ekert和Stephen Wiesner,表彰他們在建立量子通信的理論框架方面做出的先驅性貢獻;Jian-Wei Pan(潘建偉)和Anton Zeilinger,表彰他們開創性的實驗工作使具有現實安全的廣域量子通信成為可能。獲獎者的具體信息和成就如下:
理論類
Stephen Wiesner,以色列。獲獎理由:首次提出了共軛編碼的概念并發明了無法偽造的“量子貨幣”方案,啟發了后續的實用化量子密碼方案;
Charles H. Bennett,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Gilles Brassard,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獲獎理由:一起提出量子密碼協議(BB84)、量子隱形傳態以及量子糾纏純化的理論方案;
Artur Ekert,英國牛津大學。獲獎理由:提出基于糾纏的量子密碼協議(E91)、量子糾纏交換和糾纏純化的理論方案;
實驗類
Jian-Wei Pan(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nton Zeilinger,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獲獎理由:在多光子糾纏干涉度量及自由空間量子傳輸方面的開創性實驗,使現實安全的廣域量子通信成為可能。
來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網
編輯|涂文苑 校對|涂文苑 審核|王小凡
部分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