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母親大學”找到了力量
1
心是身上的燈
王陽明與友人同游,友人指著巖中花樹問:“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里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無邊,我心光明,哪里都是水云間。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心態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
2
佛家講:“物隨心轉,境由心造。”
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在考試前幾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夢到自己在墻上種白菜,第二個夢夢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則是夢到自己跟心愛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住店老板聽說后,對秀才說“我也會解夢。我覺得你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墻上種白菜,說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傘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背靠背躺著不正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要到了嗎?”
秀才一聽,覺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參加考試,果然高中。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面,盯著痛苦,永遠無法抵達遠方。
3
在龍場被當地原著民敵視,他絲毫不生氣,反而教給他們耕種讀書,久而久之,這些人接納了王陽明一行,并成為他最忠實的學生。
正德十四年,王陽明擒獲寧王后,招致群奸嫉恨。張忠、許泰率領的京邊官軍進駐南昌后,對王陽明進行百般漫罵,或故意尋釁鬧事,但王陽明毫不為所動。
他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么會沒有呢?只是不應當有而已。平常人在動怒時,控制不住感情,便會怒得過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體了。”
王陽明對名利并不看重,王陽明曾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金錢、名利、地位。不過,追求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導下進行,倘若為此失去了本心與良知,就如同大壩上豁開了一道口子,容易釀成大患。
作者:儒風君,來源:儒風大家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