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風雨兼程,時間的年輪烙印著共和國奮斗的足跡!
70年披荊斬棘,八桂大地,處處生機盎然,充滿“春天”的希望。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節目《共和國的廣西印記》
講述八桂兒女為建設新中國燃燒的青春歲月,記錄壯鄉大地激情奔跑的追夢記憶!
共和國的廣西印記——《紅色軍刀》
俞作豫,廣西北流人,1930年2月1號,參與領導龍州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第8軍,擔任軍長。在崇左市壯族博物館,珍藏著一把俞作豫在龍州起義期間使用過的軍刀。這把紅色軍刀都經歷了哪些革命斗爭的洗禮?新中國成立之后,在龍州起義精神的鼓舞下,崇左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又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我們走進崇左市壯族博物館,講解員馮曉蘭為我們講述:龍州起義精神的傳承故事:
“在我館的‘壯族歷史文化展’展廳里也收藏一些龍州起義的紅色文物,其中有一把軍刀比較特別,它是紅八軍軍長俞作豫使用過的軍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革命相繼失敗,中國革命處于短暫的低潮期。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發動了一系列的武裝起義,龍州起義便是其中之一,作為龍州起義的領導人俞作豫,當年就是挎著這把長80.1厘米,刃寬2.1厘米的軍刀,與其他革命同志一起成功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龍州起義,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和左江革命根據地,并根據起義政綱的有關規定,宣布沒收帝國主義法國在龍州非法攫取的財產和武器,處決了企圖勾結帝國主義、顛覆革命政權的土豪惡霸等。將那些有不法行為的法國領事和“傳教士”驅逐出境,紅八軍戰士還擊落了一架前來挑釁的法機,給國民黨反動派和帝國主義反動勢力以沉重打擊。”
龍州起義雖然取得了成功,但是敵人不甘心失敗,于1930年3月20日突然襲擊龍州,俞作豫率部突圍后,又繼續受到敵人追擊,后來由于叛徒的出賣不幸被捕。在獄中俞作豫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寫下詩句:“十年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1930年9月6日就義于廣州黃花崗,享年29歲。而他的這把軍刀也流落民間,建國(新中國成立)后才得以失而復得,俞作豫的一生對黨對人民的事業忠心耿耿,他英勇頑強的革命斗爭精神,深入實際,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永遠是我們中國共產黨黨員學習的榜樣。
鄧小平同志對龍州起義這段歷史記憶猶深,并多次提及。1962年,龍州人民興建龍州起義革命烈士紀念碑時,曾經參加過龍州起義的鄧小平同志,在百忙中為紀念碑親筆題詞:“革命的勝利果實,是烈士們的鮮血凝成的。紅八軍和人民革命先烈們的豐功偉績,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這些字里行間飽含著對紅八軍英烈、對龍州和左江革命老區各族人民的殷切懷念之情。
如今,每逢節假日,都會有不少人來到崇左市壯族博物館,瞻仰陳列在展柜里的紅色文物,緬懷俞作豫等革命先烈。
崇左市文物局工作人員劉云英就是其中的一員:“龍州起義鑄就了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的偉大精神。是我們黨的歷代領導人一貫強調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龍州起義精神的激勵下,龍州縣各族人民積極投入到邊境地區各項建設當中,龍州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9年上半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增速排崇左市第一。而如今的崇左市,南寧至崇左高速鐵路、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項目穩步推進,中泰產業園、山圩產業園等幾大產業園區提速發展,崇左中心城區建設如火如荼,各地 “扶貧車間”幫助越來越多貧困戶高質量脫貧。崇左市正逐漸成為祖國南疆的一顆璀璨明珠。
本期節目特別鳴謝:崇左市壯族博物館
記者:華英平
編輯:張鴻飛、唐慧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