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在近日舉行的俄羅斯東方經濟論壇上,對斯大林使用了一個親昵的稱呼,就是“老爺子”,還稱之為“人民之父”,正面評價的意味明顯。不過無論是“老爺子”還是“人民之父”,與“國父”這種政治意味十足的稱謂相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更像是普京或其政黨對斯大林的評價,距離全體俄羅斯民眾的共識還有一定的差距。
斯大林帶領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使得蘇聯的綜合國力達到了歷史的頂峰,這一偉大功績是任何人都抹殺不掉的。隨著前蘇聯的解體,俄羅斯人越來越看重斯大林的歷史功績,對他的評價也越來越客觀。斯大林執政期間主要有兩項歷史功績,一是帶領蘇聯完成了工業化。二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這兩項成績,為日后蘇聯晉升為超級大國,開啟美蘇爭霸,奠定了基礎。歷史上,俄羅斯以武力著稱,曾經號稱“歐洲憲兵”,但是其落后的農奴制制約了俄羅斯的發展。到20世紀初葉,俄羅斯帝國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如果再不進行社會改革,龐大的俄羅斯帝國就將面臨崩潰。蘇聯的誕生推動俄羅斯完成了社會制度的革新,其后斯大林又用不到20年的時間帶領蘇聯完成工業化,這才擁有了日后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強大經濟和工業基礎。
當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過程中結束后,斯大林又利用蘇聯的軍事力量擴張領土,與鄰國制造了不少新的摩擦。但是由于當時蘇聯國力實在太強,在這些領土爭端中,蘇聯無一例外占據了上風。斯大林不僅為俄羅斯爭奪的領土,也為未來的俄羅斯增添了不少外交籌碼。試想如果俄日之間沒有北方四島的爭議,作為美國堅定盟友的日本,對俄羅斯肯定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態度。僅從俄羅斯的角度看,斯大林是做出歷史功績的。
普京對斯大林的歷史功績一向是高度評價的,但這也并不意味著他要把斯大林抬升到俄羅斯“國父”這一高度來看待。對于俄羅斯人而言,他們心目中的“國父”是彼得大帝,至于前蘇聯的“國父”是列寧,而開創現代俄羅斯的是葉利欽,也與斯大林無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普京把斯大林尊稱為“老爺子”或“人民之父”,顯然要比稱他為“國父”更恰當。
普京這種客觀對待歷史的態度值得贊賞,那是現在重塑斯大林這面旗幟對于解決俄羅斯的現實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可能唯一的啟示就是,斯大林用不到20年的時間實現了前蘇聯的工業化,普京是否能從中增添信心,抓緊解決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升級的問題呢?
感謝閱讀,歡迎點評和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