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職高手》」
1
位于日本群馬縣的一家電子競技協會,準備為殘疾人舉辦史上第一屆英雄聯盟賽事。比賽在八月的最后一天,獎金為9300美金。報名的參賽者患有不同的疾病,有人肌肉萎縮,有人四肢癱瘓,還有人需要通過呼吸裝置來操控比賽。評論下方,點贊最多的一條留言是,“或許,英雄聯盟給他們帶去了生活的光明”。這場比賽的性質和網友的留言說明了一點,任何一項體育運動都蘊含力量,電競也是如此。
去年年末,韓國SBS電視臺拍攝了一部紀錄片,挖掘了電競蘊含著的這股力量。紀錄片名為《我們是韓國電競國家隊》,記錄了韓國電競國家隊從成立,到前往雅加達亞運會,再結束回國的一路征程。SBS電視臺還直播了中國隊與韓國隊在亞運會小組賽中的比拼,這是韓國主流電視臺首次直播電競賽事。兩隊在決賽中再次相遇,韓國隊遭遇中國隊逆轉,獲得亞軍。
這部紀錄片不單呈現了韓國電競國家隊的戰績,還呈現了電競這項運動的迷人之處。其中就包括電競極強的競技性,想成為職業選手的概率極低,選手們要熬夜拼命訓練,有時候只能在白天靠打盹補充睡眠;電競嚴謹的團隊性,一個人的失誤隨時會葬送整個團隊;以及,電競能塑造一個人自信的性格,紀錄片一開始,記者問其中一位選手,“你覺得最需要警惕的對手是誰?”他思考五六秒后回答,“沒有特別需要警惕的”,并且他覺得能以全勝的方式奪冠。
在競技層面,對技術的修煉,對失誤的遺憾與包容,都是電競這項運動的魅力所在。而在精神層面,個人意志的磨練,團結的合作協調,人生觀念的轉變等等都是電競這項運動呈現出的力量與價值,這也是電競能在年輕群體中獲得認同感的原因。韓國隊在雅加達亞運會期間,每場比賽結束后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粉絲在門外等候;中韓決賽現場,兩隊粉絲在底下用吶喊聲相互PK,選手說,隔著耳機也能聽到他們加油的聲音。
2
隨著iG奪冠,電競在中國也一度成為熱門話題,電競各項賽事的關注度開始增高,熱搜榜上開始出現職業選手的名字,高校開始增設電競專業。電競形成的新國潮,似乎在為過去被誤解的玩家們,做了揚眉吐氣的科普。
對于電競的價值,已經有體育教育學家從社會學角度探討過。他們認為,體育和游戲的結合,是自然成為實現自由、創造、自我發展和情感表達等價值的完美渠道。而電競,就是這條完美的渠道。
兩天前,一檔以職業電競為主題的電視劇《全職高手》開播了,它更通俗地展現了電競具備這些的價值。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其同名網絡小說,此前已被制作成動漫。作者蝴蝶藍說,主人公葉修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喬丹。當時,喬丹在率領公牛隊奪得NBA三連冠后宣布退役,打了兩年棒球后,又以33歲高齡復出,再次率領公牛隊獲得三連冠。第一個三連冠讓喬丹成為了超級巨星,而第二個三連冠則讓他成為了籃球之神。
葉修的故事確實像極了喬丹。他曾是“榮耀”這款游戲中唯一的三冠王締造者,人稱“斗神”。但他足夠瀟灑,為了拒絕商業選擇退役,并將自己用了十年的游戲賬號轉贈他人。之后,他來到一家網咖,注冊了一個新號,同時認識了一些喜歡玩“榮耀”的年輕人。這群人來自各行各業,不是職業選手,卻在“榮耀”中相聚,葉修幫助他們訓練技能,并一起征戰聯賽,最終重回巔峰。
這個過程,就像葉修說的,“榮耀”是職業選手最基本的素養,在合適的時間釋放合適的技能,把優勢轉化為勝利。也像漂亮瀟灑的網咖女老板陳果說的,“榮耀”不僅僅只是一場PK,它是青春的一種存在方式,至少有一群人因為“榮耀”而相識。
3
回到電競這項運動的競技魅力,《全職高手》也將其展現得足夠專業。一向挑剔的虎撲網友,這次看完特效也露出了一絲高冷的認可,“確實可以”。
為了讓演員的操作更像職業玩家,劇組邀請OMG俱樂部的職業選手進行指導。OMG是國內知名度最高的電競俱樂部之一,其英雄聯盟分部2013年在LPL春季賽奪得冠軍,夏季賽取得亞軍,全球總決賽上進入八強,創造了中國電競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劇中的場景布置極其講究。第一集的第一個場景,是“榮耀第八賽季”的第七輪比賽現場,場館內虛無作息,觀眾舉著燈牌歡呼,兩隊中間擺放著獎杯,解說對著大屏幕介紹完選手名單,比賽開始。這個場景,真實得讓人立馬想到2017年在鳥巢進行的英雄聯盟決賽。
為了營造劇中的電競氛圍,劇組根據人物個性對戰隊服進行精細化調整;實地考察了上海66家網咖的環境,并把OMG培訓基地作為劇中的主場景;看劇時,屏幕上還會出現專業術語的解釋,什么是首殺,什么是副本,一目了然。
玩家對電競題材的電視劇要求一直很嚴格,他們認為,電競不是打游戲,就像制作電競主題的電視劇,不能靠刷臉這么簡單。這次,有玩家在凌晨2點一口氣看完8集后評論,“拍戲半年,特效一年半,值了”。
4
《全職高手》是一個從逆境走向勝利的故事,也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在平凡生活中擁有一個偉大夢想,并為之奮斗的故事。現實的體育世界中,有太多像葉修,像喬丹那樣的運動員,他們的職業生涯之所以精彩,就是因為詮釋了這樣故事。
比如37歲的費德勒,想在溫網賽場上擊敗他,需要創新紀錄的4小時55分鐘,因為對他來說“年齡并不是問題,這只是個數字”。33歲的納達爾,他依然有著令人羨慕的肉體,能輕松拿到第12個法網冠軍,他一直覺得“網球比賽不僅僅是技術能力的體現,更重要的是意志的勝利”。
比如44歲的老虎伍茲,經歷了車禍、背傷等低谷時刻,當他在2017年從世界排名第1199位復出時,沒有人會相信他能重返自己的時代。就在三個月前,他拿到了第五個美國大師賽冠軍,開啟第二個“伍茲時代”。
還有被認為已經老去的羅斯,他是NBA史上最年輕的MVP,但有過兩次差點毀了他的傷病后險些退役。直到去年萬圣節的夜晚,他一人暴扣50分,以此來提醒大家玫瑰重新開放了。詹姆斯發推特稱,“他就是堅韌的真正定義”。
而作為觀眾的我們,是這些動人故事的見證者,也是被鼓舞的受益者。其中有為羅斯流淚的人,“他讓我這個因為打球兩次前交叉韌帶斷裂的孩子有了勇氣”;有和費德勒和納達爾一起堅持的人,“想和他們一起步履不?!保?/span>也有被《全職高手》的信念所感動的人,“只要有信念,就不會迷?!?。還有更多的人,在這些人物和故事中得到共鳴,尋找并堅持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就是每項體育運動都蘊含著的力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