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專注分享成長干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瑞希
職場新人跟領導一起出差,遇到領導在當地的朋友請吃飯往往很懵圈。一是不知道該不該去,二是不知道去了后怎么做才得體。你看,即便是我們最熟悉的飯桌,也有很多講究和學問。
無論是領導商業上的合作伙伴還是他在當地的親朋故舊請客,這種飯局都不同于家常便飯,它的本質永遠不是吃飯本身,而是大家換了個場合溝通。
所以,你首先要搞清楚,該不該去?然后才能進入第二步,去了后怎么做才得體。
2009年我去某985高校招聘,一同前去的還有幾個同事和一位主管工程的女性副總經理。這位副總經理早年就是那所學校畢業的,所以在當地有不少親朋故舊。
她的一位大學同學要為她接風,出于禮貌,對方也叫了我和其他幾位同事一同前往。我們都沒表態,只是禮貌地表示感謝。
后來,副總邀請我前往,我以為她是客套,便禮貌地推脫了一下。但她一直堅持,我不好推脫,就和她一起赴宴。
去了才知道,她就邀請了我一個人。我就琢磨為啥找我呀?要是擋酒的話,我們還有男同事呢,不比我強嗎?
仔細一分析發現,還真就我的身份比較合適。同學聚會這種場合,小酌即可,擋酒都是小事。那兩個男同事,一個是事業部副總經理,比她職位略低一點點,讓人家來當副賓,不適合;一個是部門普通職員,又略顯級別不夠。我剛好是集團主管人力資源的經理,以集團中層的身份赴宴,剛剛好。
所以,是否要跟領導一起出席飯局這個事兒,要看領導的態度。有些私人小聚的場合,主人或者領導邀請你可能純屬客套,這種情況下,你只要表達對對方邀請的感謝即可,不要去摻和。有些場合領導孤身出席略顯勢力單薄,邀請你一同前往,希望你能幫忙擋酒、撐場面,特別是一些商務宴請,你就大大方方地接受邀請陪同領導赴宴即可。
這里,我僅就中餐的場合,說說赴宴的話,職場新人應該怎么做。
“怎么做”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拆分成兩個問題,一是“座”,即座次;二是“做”,即禮儀。
一、座次
中餐宴請通常使用圓桌,一般來說,需要注意三點:
1、主人的位置
面對正門的位置是主人的位置。有些飯局,氣氛比較輕松,主人在包房門口張羅著:“來來來,大家里面就坐。”于是人們魚貫而入,撿個位置就坐下了。但你要是不小心坐了主人的位置,即便是同學、朋友間的聚會,也難免有喧賓奪主之嫌。
2、主賓的位置
座次是“尚左尊東”,右為尊,左為卑。也就說,同一桌上,主人右手邊是主賓一號,左手邊是主賓二號。
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我陪領導赴宴時,他們邀請了當年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坐的是主人的位置,右手邊是主人,左手邊是我的領導。
3、其它位置
通常商務宴請的場合,在主人的正對面,靠近門的位置是助理(秘書)的位置。靠近門口,方便招呼客人。助理右手邊是主賓三號,左手邊是主賓四號。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坐在哪里,不要亂坐,等主人安排就是了。
二、禮儀
1、點菜
有時,主人會請客人點菜。記住,一般來講是主人點菜,如果他客套地邀請你,作為一枚跟隨領導赴宴的“附件兒”,千萬別自作主張,把這個權利交給領導。
領導要是不愿意“勞心費神”,你再點。即便是領導和朋友私人小聚的場合,也要注意點菜的分寸。一是不要點特別便宜的特價菜,這樣有損對方的顏面;二是不要點燕鮑翅等特別名貴的菜,免得主人有心理負擔。
2、吃飯
吃飯時不含筷子,不吧唧嘴。別人問話時,微笑咽下食物后再答。
含筷子絕對是一個不能容忍的陋習。前些年我有幾個德國朋友任期屆滿要回國,一些同事朋友為他們舉辦了歡送會。那次吃中餐,席間一個剛畢業的女翻譯總是用嘴含筷子,胳膊肘拄著餐桌,手托著大臉盤子,時不時地用筷子攪動一下面前的菜,特別不雅。
3、細節
最重要的一點是細節。職場新人跟著領導出席飯局,少說話多觀察。當然,也不是一句不說,悶頭吃飯。對于大家的談話,少插嘴。點頭、微笑、認證聆聽即可。
中國人的飯局講究多,因為中國飯局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
飯局是人們交際和應酬的重要手段,在商務餐桌上,借力工作以外的語言,有效地向領導表達、證明自己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