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農業科技交流合作,發揮科技示范引領作用,8月24日-25日,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主辦,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學術研討會暨主要經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項目2019年工作推進會議在楊凌召開。
此次會議圍繞“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作物育種專項開展項目間學術交流與合作。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學昆研究員、西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加納教授等專家作了油菜耐漬性遺傳改良與應用等10場大會報告,為陜西主要經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創新把脈尋方。同時,還召開了主要經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項目推進會,相關課題負責人作了項目課題匯報,總結項目工作,解決實際問題,梳理凝練項目重大科研成果,促進成果轉化,確保項目有效實施。
期間,與會代表考察了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分子育種實驗室和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大豆育種田。
來自全國20多個科研院所、高校、種業企業等100多名專家、代表參加會議。
據了解,“主要經濟作物分子設計育種”項目屬“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作物育種專項,是針對我國分子設計育種中所面臨的關鍵技術瓶頸,通過開展技術研發和集成,建立主要經濟作物品種分子設計信息系統和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實現品種分子設計育種的流程化和信息化,大幅度提高育種效率,縮短育種周期。該項目于2016年7月立項,分為5個項目課題,34個課題任務,項目采用關鍵技術研發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體,新品種的培育以種業企業為主體的研發模式,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育種技術研究與育種實踐脫節的問題。
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承擔該項目第五課題“優良新品種的培育和示范推廣”,由中心主任穆建新研究員主持,旨在利用分子設計育種技術培育主要經濟作物新品種和研發最適的配套栽培技術。
來源:楊凌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