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記者 李麗
8月10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突破32億元票房,已超越31億元的《我不是藥神》成為影史最高票房前7位。在這之前的8月9日,2019全國電影票房已在《哪吒》的助攻下正式突破400億元大關。與此同時,《哪吒》也正式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部進入“30億元票房俱樂部”的動畫電影。
《哪吒》的成功是否可以復制?國漫的未來會否因《哪吒》而改變?人人叫好的《哪吒》劇作是否真的“零瑕疵”?號稱中國動漫最大基地的廣東為何不曾產出過像《哪吒》這樣的作品?帶著這些問題,羊城派記者獨家專訪了廣州大學動畫系主任周鮚。
羊城派:從劇作的角度,《哪吒》對傳統IP的現代化解讀,思路是否正確?
周鮚:如果從改編《哪吒鬧海》的立場來看,這個劇本很多毛病可挑。但去掉“改編”兩個字,這版的《哪吒》幾乎沒有任何毛病。那到底哪種思路正確?
我舉個例子,皮克斯的《尋夢環游記》文化IP來自墨西哥,但影片只是把那些當成了元素,自己又從中挖掘出了一個新的命題:肉體的死亡不重要,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死亡。這個新命題很厲害,它能激發每一個人去思考生死。《哪吒》也是一樣,雖然里面有四川元素,但它沒有局限在那個小地域文化里面。這才是30多億元票房的最大基礎,也是動畫發展這100年來之所以能成為全人類藝術的精髓所在。
羊城派:《哪吒》的成品是否能體現中國動畫的最高工業水平?
周鮚:《哪吒》一定是現階段中國動漫的最高水平,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但這個“最高”,說的是整體,而不是單項。比如鏡頭,一定有比它更好的;比如特效,也一定有更好。但我們說“工業水平”,那核心就是各工種的合作度。從這一點來說,《哪吒》已經是目前最佳。它就像一道菜,各種原料都齊,配起來味道也不錯。
羊城派:從劇作的角度來看,《哪吒》真的沒有任何缺點嗎?
周鮚:作為動畫人,假如非要從雞蛋里挑骨頭,說《哪吒》有什么遺憾的話,那還是有的。
《千與千尋》在近20年后再次放映,還有這么多人去懷舊,這肯定不光是因為制作好,還因為它里面有什么東西。時間褪去的一定是精彩的打斗、炫麗的特效,那留下的是什么呢?是千尋搭乘的那一輛海中火車,是那種動畫所獨有的跨越時空、穿越人心的“心中秘境”……像這種高品位的想象力,在這一版的《哪吒》里面,我好像還不曾見到。但1979版的《哪吒腦海》中是有的,那只鹿帶著哪吒的靈魂在天地間奔跑的鏡頭,會永遠留在一代人的夢中。
羊城派:關于《哪吒》有個挺有意思的梗,一個分包公司的制作人員負責做申公豹,結果做崩潰了,辭職去另一家公司,沒想到這家新公司也接了《哪吒》,于是這個制作人員繼續做申公豹……有觀點認為,這恰好顯示了中國動畫的人才很缺失。這方面,您作為大學的動畫系主任所了解到的現實是怎樣的?
周鮚:我覺得外界對于“教育對行業人才的培養”一直有某種理解誤區。大家總是覺得要“先有人才,才有產業”。但其實所謂“產業人才”,一定是“產業在先,人才在后”。如果產業很弱,人才培養卻很強,這顯然是個悖論。
其實動畫專業在這20年來發展很快,幾乎每個高校都會有,但近些年來學生的就業情況卻屢屢亮紅燈。說到底,還是因為產業沒上來,人才培養沒有基礎和方向。我個人認為,《哪吒》的成功肯定會促進專業人才的培養。過去學動畫的學生很難進去產業,除了部分做個人藝術家的,很多都去游戲產業了。因為做動畫收入低,但游戲產業有錢。可現在《哪吒》票房超過30億元了,大家都會覺得看到產業興盛的希望了。
羊城派:廣東有很多動漫公司,廣東動漫的市場占有率曾連續領銜全國。但為何《哪吒》這樣的作品沒有產生在廣東?在“國漫崛起”的大背景下,廣東動漫IP多以低幼為主的情況是否需要改變?
周鮚:在我看來,如果國漫是一片大森林,那么廣東動漫就是其中的草,而《哪吒》和《大圣》就像大樹。
《哪吒》票房30億元了,那是參天大樹,一眼就很容易看到。但是,一片森林里不能只有樹。像《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誕生十幾年了,豆瓣評分或許不會太高,但市場占有率一定是最大的,對中國動漫氛圍營造的影響一定是最大的。《開心超人》系列、《豬豬俠》系列等等,都是。
我覺得,廣東的動漫人是甘心樂意地在做草,至于草里面能不能長出大樹,那是時間和幾率的問題。跟《哪吒》和《大圣》有大資本介入不同,廣東的動畫人在資金上不太占優勢,他們都是一步步踏踏實實做市場,如果沒有這種“離離原上草”的心態,他們堅持不了那么久。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魏禮園 謝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