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軍統計數字,截至2005年年底,“國防后備役艦隊”(外界多稱作幽靈艦隊)中共有艦船577艘,包括數艘航空母艦、8艘兩棲坦克登陸艦、54艘驅逐艦。幽靈艦隊現在已經是美軍戰爭潛力的代名詞。
但其實所謂“國防后備役艦隊”其實是美國軍艦垃圾的美稱,這些又老又舊的軍艦其實是漂浮在海上的劇毒垃圾堆,因為這些軍艦除了一些老舊的鋼板還有點回收價值外,大量的是電子垃圾、燃料垃圾、重金屬垃圾和放射性垃圾。因為這些舊軍艦潛在危害如此之大,處理難度如此之高,所以美國媒體和民眾將其稱之為“幽靈艦隊”。
某些保養好的退役戰艦可能會再有機會重新服役,如二戰時期建造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衣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主要為戰列艦護航和支援兩棲作戰。戰后,除"密蘇里"號留作訓練艦外,其余3艘艦在船廠封存備用。朝鮮戰爭爆發后,4艘"衣阿華"級艦再次服役。其中,"威斯康星"號于1952年3月被朝鮮人民軍炮火擊中破損,隨即退出戰場回國修理。戰爭結束后,4艘艦又一次全部封存,長期停靠于港灣。直至40多年后的海灣戰爭,當時這一世界上惟一還在使用的戰列艦的主炮又發出了震天般的巨響,406毫米炮彈飛向伊軍的岸防陣地。
但是其他的一些退役戰艦的后果就不像網上傳說的那樣成為美國的“后備艦隊”,這些退役戰艦的歸宿真是“天上地下”!
改裝為博物館是退役艦只永垂青史的一種不錯的出路。美國擁有最多的航母,由退役航母改成的航母博物館也多達5個,有“無畏”號、“約克頓”號、“列克星頓”號、“大黃蜂”號和“中途島”號。
有的戰艦會被美軍當作射擊訓練或特殊試驗的標靶炸沉,更慘的是會被當作核武器試驗的效應物使用。想當年,二戰中名噪一時的“薩拉托加”號航母、“內華達”號戰列艦,都成了1946年比基尼島核試驗的靶子。當時核爆之后,這些戰艦或立即沉沒,或遭重創后被美海軍擊沉。
有的一些不太先進、服役年限久遠但是還可以勉強使用的戰艦,則進入了軍火市場。由于是“美國出品”價格又不是很難接受,所以很受一些小國的歡迎。特別是美國在中國周邊的某些所謂的“盟友”更是將這些接近報廢的美軍退役戰艦都當做至寶!
最慘的就是直接拆解熔煉回爐成為各種農具和民用設備。這種也是很費錢的,拆卸分解并不是什么賺錢的生意,拆卸費用居高不下。據統計,拆解每艘航母的費用大約在6500萬~7000萬美元之間。如此高昂的拆卸費用,即使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也常覺捉襟見肘。
這樣看來成為“幽靈艦隊”就是美國退役戰艦比較好的歸宿了!但是自2000年以來,由于龐大的海外戰爭負擔,美國一直在縮減“幽靈艦隊”的維護經費。環保組織之所以不斷抗議,原因之一就是這些艦艇因保養不善而老化加快。即便如此,擁有11艘航母其中包括一艘福特級在內的世界最強艦隊的美國海軍,仍然不肯送走這些“老兵”。估計美國政府如果想要讓美軍真正的放棄“幽靈艦隊”只有一種辦法了,那就是給美軍造新戰艦以滿足美軍“被害妄想癥”。
不過經過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和瀕海戰斗艦這樣的吃錢項目,以及后續的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計劃,不知道美軍還能否像中國一樣對艦隊進行大規模的更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