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拾光君先在這里祝大家中秋快樂。你們說設計師的驚喜都來自哪里?莫過于看到一個好案例。
咦,遠看是鋪裝圖案,近看原來有玄妙,集觀賞與功能于一體,而且還交融的天衣無縫。可謂很別有心裁了。
仔細一扒,原來是studio on site 的作品。
http://www.s-onsite.com/works/detail.html?id=25
網站奉上,打開就是有點慢。
Studio On Site景觀設計事務所是長谷川浩己于1998年和他的合作伙伴建立的。
Studio On Site一直強調"場地",他們將景觀設計定義為一種“改造”而非“創造”,是的,哪有那么多白紙一樣的項目等你從頭設計,更多的是在原有基礎上去改造,這就增加了更多限制條件,也更考驗設計師的功底。因此景觀設計通常都是‘與現存的事物相協調’的工作。”
他們的設計有多用心,案例來說話。
日本東京虹夕諾雅
項目地點:日本·東京
景觀設計:studio on site
項目時間:2016年
東京虹夕諾雅的戶外空間位于東京市中心的Otemachi商業區,由studio on site 總裁長谷川浩己(Hiroki Hasegawa)設計。空間設計的主要概念是通過結合日本旅館(Inn)的外觀和現代感性來實現的。
東京虹夕諾雅的主要特色是彎曲的ararekoboshi(冰雹石)鋪設,占地面積超過100平方米。Ararekoboshi是一種技術,石頭在一個確定的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美學關系,這種技術質量很高,經驗豐富的園林工匠需要一整天才能建造0.09平方米的面積。
為了展現ararekoboshi技術的審美之美,它通常用于鋪設客人受歡迎的重要關鍵位置,如正門。東京虹夕諾雅的ararekoboshi有一些復雜的方面。它不僅覆蓋了廣闊的區域,而且鋪砌的彎曲設計與其他鋪路圖案和物體相交。
為了在提供高質量產品的同時縮短施工時間,開發了“單元構造方法”。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鋪設了日本園林技術的鋪砌區域,這種技術散發出溫暖的手工工藝感,同時保持了京都以外的高品質水平。
除了ararekoboshi之外,還有4種其他石材路面圖案,這些圖案均采用精心挑選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制成。該空間致力于反映園林工匠詳細手工的頂級技術。
仔細看以下幾張圖哦
看到這張圖,不知道為什么會想起石上純也設計的水上花園▼▼▼
扯得有點遠,拉回來,咱們繼續
有沒有特別特別眼熟,很多人都有把它當做自己的意向圖。這是12年前,他們設計的輕井澤虹夕諾雅度假酒店的外圍景觀。
異曲同工,于是你看到了如下類似的手法,又印證了那句“元素單一化,手法多樣化。”
平時光注重搜集,也沒多注意設計公司,仔細一看,原來很多項目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