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軍入關,李自成戰敗,自此滿清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故宮藏-順治畫像)
人口數不足30萬的滿清怎么實現對人口近1億的中華大地的統治?(對于入關時實際人口數史學界有爭議)
其一、聯合其他少數民族,比如蒙古族。聯姻的聯姻,封王的封王,各種利益交換,待徹底穩定之后再收拾。
其二、發展漢族親信官員。在地方實行漢人治漢的方針,反正都是些小官,無關痛癢,大一點的官也用漢人,只是要多加留心,只要有風吹草動,見矛頭不對,就立馬干掉,比如周培公。
其三、學習漢族文化。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清朝皇室實行雙語教育,所有皇子必須同時學習滿文和漢文,康熙年間更是到了病態的地步,一天只休息6個小時,一年只休息6天,其他時間全部強化學習,這也是康熙死了之后出現九子奪嫡的其中原因之一。
其四、講段子。除了要講滿清是如何的天命所歸,正當統治,還要講一個老百姓更喜歡的段子:盛世!比如“康乾盛世”,誰愿意在盛世造反呢?
(康乾盛世圖)
比較系統性的盛世評判標準,是一個政權所統治的期間內,其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發展均衡、文化昌盛、社會秩序安定。站在百姓的角度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評判標準:日子好不好過。
西漢文景之治、唐朝貞觀之治、開元之治,這算盛世,可能大家會認為,秦始皇漢武帝那么猛,不算盛世嗎?你參考前面幾行的盛世評判標準就明白,連年打仗,死的死傷的傷,還算什么盛世呢?
(故宮藏-康熙畫像)
在康熙年間,曾有漢族官員在朝堂之上,乃至奏折之中跪舔康熙,大概意思就是說,陛下如何如何的威猛,四海是如何如何的安寧,現在是千載難逢的盛世,康熙還是比較自覺的,自知一天到晚都在打仗,要不就是在圈地,離盛世還遠著呢,所以這股風就沒怎么吹起來。雍正接了康熙的爛攤子之后,用了13年的時間調整,國力較之前有提升,通過攤丁入畝等一系列政策,老百姓的日子稍微好了一點(插播一句,雍正確實是一位不錯的皇帝)。
(故宮藏雍正畫像)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搖身一變成了富二代,國庫有錢了,社會秩序也相對安定了,這時候又有一些官員開始跪舔乾隆了,說天下如何如何的太平,陛下如何如何的虎威。其中以乾隆二年的狀元,時任戶部侍郎的于敏中為代表,還作詩歌頌:
覲光揚烈,繼祖宗未經之宏規;轢古凌今,覲史冊罕逢之盛世!
乾隆當真了,自此“康乾盛世”的概念開始傳播,時至今日。
(故宮藏-乾隆畫像)
康乾盛世算得上盛世嗎?請參照本文前面所列的盛世評判標準,且不說政治環境,也不說經濟發展,我們只說一條,在清代所有的文人里面,你可曾見過一個有風骨的?為什么呢?文字獄!暫且不說敢不敢諷刺滿清的統治階級,就算寫錯一個字,都是滿門抄斬。中華民族精神在清代幾乎被抹殺!如此情景,能叫盛世嗎?
(文字獄)
如同開篇所講,“康乾盛世”只是滿清統治者粉飾自己的手段,講給全天下人聽的段子,只可惜,時至今日,依然有人認為康雍乾時期算得上盛世,“康乾盛世”名副其實。
對此,你怎么看呢?評論區等你的獨到的見解。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