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連續領跑全省
銀城山鄉“掀巨變”
9月17日,益陽高新區謝林港鎮清溪村,巨型雕塑《山鄉巨變》氣勢恢宏。記者 徐行 攝
70年崢嶸歲月,70年砥礪前行,益陽不斷完成自我超越。2012年至2018年,益陽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連續7年領跑全省,譜寫出“山鄉巨變”新篇章。
2018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58.3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52年的261.4倍;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84億元,是1978年的123.4倍。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整理報道
玩著手機管田間
益陽市赫山區蘭溪鎮沙嶺村74歲的老農民李冬和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他家7口人種著7畝田,農忙時節,天剛蒙蒙亮就下田,月亮掛枝頭才收工,辛辛苦苦勞作,一家人僅夠溫飽。現在兒子李旭芳成了種糧大戶,開著飛機打農藥,玩著手機管田間,穿著皮鞋收稻谷,一年有二三十萬元收益。“現代農業,讓我們嘗到了甜頭。”李旭芳說。
改革開放以來,益陽市在深化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等方面先行先試。特別是2014年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15年明確為全省唯一現代農業改革試驗市后,益陽譜寫出“山鄉巨變”新篇章。2012年至2018年,益陽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速連續7年領跑全省。
產業特色化成發展亮點
扶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是益陽發展現代農業的利器。目前,益陽市通過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帶動了80%以上的土地流轉,全市土地流轉總面積達260多萬畝。
產業特色化,成為益陽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益陽大力推進“131千億級產業”工程(“1茶3優1特”,即安化黑茶,優質米面、優質水產、優質蔬菜,特色食品加工),已形成安化黑茶、桃江筍竹、赫山大米、資陽休閑食品、沅江蘆筍、南縣小龍蝦、大通湖大閘蟹等特色產業。目前,益陽農產品已獲得中國馳名商標17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及地理標志登記證書5個。
綠色是益陽農業發展主色調。目前,全市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標志的農產品462個。赫山區、安化縣成功申報“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益陽漸成氣候,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正加速形成。南縣、沅江成為全國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試點項目縣。
益陽還積極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發展,相繼舉辦了幾屆生態農業智慧鄉村互聯網大會,逐步為全市81個鄉鎮、1159個村搭建智慧生產、智慧監管、智慧營銷、智慧服務平臺。2018年,益陽市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52億元。
聲音
打造全國優質綠色農產品基地
深入實施“五個一”創新行動(評選樹立一批行業創新標桿、高位構建一批創新創業重點園區、建好用好一只引導創新基金、引進培育一批高層創新人才、實施一套鼓勵創新政策),加大研發投入,優化雙創生態,構建具有益陽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持續開展“走進500強”“動員益陽人”“暢通快車道”“對接大戰略”“深入北上廣”五大開放行動,加快融入長株潭,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責任、第一菜單、第一考核目標,同時推動更多的益商益品走出去,全面推進高水平開放。以現代農業“131千億級產業工程”為抓手,以打造全國優質綠色農產品基地為目標,堅決完成好全省現代農業改革試驗任務。奮力譜寫新時代山鄉巨變新篇章。
——益陽市委書記瞿海、市長張值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