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關于孩子教育問題的文章,都在討論孩子不聽話打還是不打。從古代就有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么一句話,這樣看來我們的老祖宗應該是同意這句話的。稍微往前想想,歷史上留名的教育大家,他們好像沒有哪個是因為小時候被父母打罵所以成才的。倒是這些年來社會上一些不法犯罪份子、心理變態的人、在家有暴力傾向的這類人,在童年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些被虐待的情況。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以打來教育孩子。
記得上個月底的時候一則消息震驚了我們,一個6歲的女孩,也許調皮了些,被爸爸用皮帶和衣服架打。暴打的過程持續一個小時,一小時后孩子站不起來了,爸爸還洋洋得意的說:你不是很厲害嗎怎么站不起來了。直到5分鐘后孩子徹底沒有動靜后,爸爸才知道事情不妙,把孩子送醫院后也沒有救治回來,一個6歲的小孩子帶著絕望和不甘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個孩子的爸爸也就是施暴者今年29歲,初中學歷,至今無業,孩子未出世的時候因搶劫入獄5年。雖然說小朋友早早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這也是一種早早解脫的幸福。一個游手好閑無所事事的爸爸,患有暴力傾向的搶劫犯(我并不是要貶低犯過錯誤入獄的人),孩子在他的身邊長大首先沒有條件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很不錯了。就算這次能夠僥幸不死,難免以后不會再被打。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一個沒有本事的男人最喜歡做的就是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妻子孩子撒氣。
父母想要孩子聽話,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打他,打到服為止。很多父母都在抱怨,為什么孩子看到自己的時候就跟見到仇人一樣,但這些抱怨又隨著孩子的調皮在打罵中消失。孩子犯錯了是不是需要打罵。很多家長都知道這樣做是對孩子沒有好處的,但還是忍不住。我們為什么不往前一步想想,要不要阻止孩子犯錯?一個剛剛接觸這個世界沒有幾年的小孩子,我們要給他試錯的機會,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做的是在他們犯錯的時候指導引導他們走向正軌。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讓他們的天性少受壓制。讓他們要懂得自己的選擇對他們的影響。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對事物的好奇心比凡是不出錯更加的重要,自我選擇的勇氣要比選擇正確更加的重要。
所以今天我們重點不是討論該不該打孩子的問題,而且往前看一眼,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么要阻止孩子犯錯。也許手機前的你們又不同的想法,沒關系你可以在評論區說出來,我會一一給你反駁回去的。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