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統計,胃癌是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之一,也是中國第二大常見腫瘤。全球每年增加934,000新發病例。相比其他國家,中國的胃癌形勢更加嚴峻,42%(近40萬)的新發病例數是在我國,胃癌在我國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大約每2~3分鐘就有1名中國人死于胃癌。
近年來,隨著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胃癌發病的年輕化趨勢也非常值得關注,雖然胃癌發病的高峰年齡在50~80歲,但從臨床來看,中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增長迅速。近5年來,19歲至35歲的青年人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多了一倍,胃癌正向中青年伸出“魔掌”!
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的生活速度也越來越快,日常生活及飲食越來越不規律。也正是因為不規律的作息和以及無規律且不安全的飲食,才使得胃病成為瘋狂吞噬人類生命的第二大殺手。
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上曾說過:“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由此可見,如果想讓胃好的話,就應該注意平時的養,防患于未然。在民間,也有俗話說胃病要“三分治七分養”,養胃的確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而通過飲食養胃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中國頂級的養胃食物有哪些,希望這些能夠保護胃部的食物,可以讓大家的胃更加健康,遠離疾病困擾。
1、粳米
粳米,大米的一種,是常見的主食之一,各地均有種植。中醫認為,其味甘,性平和,具有健脾養胃的功效。以粳米煮粥,熬至濃稠,是最養人的平價補品。《紅樓夢》中數次提到粳米粥,第八回中,寶玉、黛玉留在薛姨媽家用餐,寶玉痛喝了兩碗酸筍雞皮湯,又吃了半碗碧粳粥。這里所說的碧粳米,是清朝專供皇室享用的,形狀細長,微微泛著碧綠色,是粳米中的優質品種。第五十四回中,榮國府元宵夜宴,賈母餓了想要喝粥,備好了鴨子肉粥和棗兒熬的粳米粥,“鴨子肉粥”即以鴨肉汁與粳米熬煮而成,具有滋陰養胃的功效。“棗兒熬的粳米粥”在如今更是成為了常見的粥品,可以補氣和胃。
2、小米
小米,即“粟”,屬于五谷之一,色澤亮黃,米粒細小圓潤,富有蛋白質和維生素。《本草綱目》中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在各色的米粥中,尤以小米粥最為養胃健脾。單用小米即可煮出香甜美味的粥品,若覺得味道寡淡,也可以加上紅棗、蓮子、南瓜、百合、紅糖等一起熬制。
3、銀耳
銀耳,具有益氣清腸、補脾開胃的功效,通體潔白,耳花碩大,肉質肥美。在古代,野生銀耳是不可多得的滋補圣品,只有皇親貴族才能享用。新中國成立之后,古田縣成功研發出了人工培育銀耳的方法,銀耳得以走向千家萬戶。
如今,銀耳紅棗湯已經成為了一道家常湯品,有養顏美白的功效。除此之外,銀耳還可以與蓮子、枸杞、百合、紫薯、牛奶等煮湯,各具風味。銀耳含有天然的膠質,煮至一定的火候,湯品就會變得粘稠,銀耳本身也變得晶瑩剔透,非常的賞心悅目。
4、猴頭菇
猴頭菇,是一種比較名貴的菌類,未成熟時菌體為白色,成熟后呈黃棕色,外形酷似猴子的腦袋,由此得名。猴頭菇兼具食用和藥用的價值,性平和,可以補脾益氣,促進消化。猴頭菇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此外還具有多種維生素,可以有效地保護胃黏膜,對胃潰瘍、胃癌等消化道疾病有顯著的療效。猴頭菇常用來煲湯,在煲骨湯或者雞湯時加入適量猴頭菇,再煮至軟爛,湯品鮮美,頗具滋補效益。
5、南瓜
南瓜,性溫,味甘,南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胃蠕動。南瓜內含有果膠,可以保護腸胃黏膜,免受粗糲、辛辣食物的刺激。此外,還具有提高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清熱解毒、防癌等功效。南瓜可以說是渾身是寶,除了日常食用的部分之外,南瓜子可以有效地驅除人體內的寄生蟲,降低膽固醇,預防結石等。采摘南瓜藤蔓上鮮嫩的部分,可用來清炒或煮湯,具有清肺解熱的功效。
南瓜的做法有很多,煮粥、熬湯時都可以加入少量南瓜調味,還可以輔以牛奶或者椰漿制成可口的飲品,單獨地蒸煮也自有一番清香風味。此外,南瓜還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色彩亮麗。在制作面點時,常常將南瓜榨成汁作為天然的色素。
6、紅薯
《本草綱目》中記載“甘薯補虛,健脾開胃,強腎陰。”紅薯,原產于南美洲,明朝萬歷年間被商人帶入國內,因為其來自域外地區,又被稱為“番薯”。紅薯傳入中國后,產量頗豐,在民間廣為種植,到了清乾隆年間,朝廷更是“廣勸栽種”。
紅薯的常見做法就是蒸或者烤,秋冬的夜晚,街邊常常會有烤紅薯的小攤子,捧著熱乎乎的烤紅薯,輕輕撕開表皮,香甜的熱氣蒸騰而上,仿佛可以一掃白日的疲憊。也可以將紅薯去皮,切成小塊,加入粥中同煮。為了更好地保存,還可以制成紅薯干,選用大小均勻、表皮光滑的新鮮紅薯,洗凈之后蒸制,然后切成塊狀或者片狀,烘干之后就做成了紅薯干,是非常綠色健康的消遣零食。
7、山藥
山藥富含淀粉糖化酶,能夠有效地存進淀粉的分解,幫助消化,同時,改善脾胃吸收的功能,是養胃健脾的佳品。山藥最大的特色就是含有大量的黏蛋白,能夠有效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堆積,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硬化。除此之外,山藥還有滋腎益精、益肺止咳、延年益壽的效用。但是,山藥的黏液中含有植物堿,山藥皮中含有皂角素,這兩種成分容易致人過敏,皮膚會有刺癢的感覺,所以,在處理山藥時最好帶著手套。
山藥口感脆滑,清炒之后非常爽口,而湯品中的山藥因為長時間燉煮,會更加軟爛,每個人可以根據口感的差異選擇不同的烹飪方式。也可以將山藥蒸熟后搗碎,與紫薯泥或者紅棗泥混合,制成可口的糕點。
8、卷心菜
卷心菜,又稱包菜、圓白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葉酸,可以增強免疫力。卷心菜含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維生素U,它并不屬于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是卻有治療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效用,可以加速潰瘍的愈合。對于健康的人來說,食用卷心菜也可以起到預防胃潰瘍,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降低患胃病的風險。
因為維生素和礦物質非常容易在烹煮的過程中流失,所以做法以簡單為宜。卷心菜常見的做法就是炒,可以輔以肉絲,大火爆炒,豬油的香味沁入卷心菜,清甜之余也不會寡淡。此外,也可以將卷心菜切成絲拌入沙拉,非常的爽口清脆。
9、菠菜
菠菜,其莖葉柔嫩,色彩鮮綠,含有大量的鋅、鐵等微量元素。原產于伊朗,在我國各地都廣泛種植。菠菜富有植物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解熱毒,通血脈,利腸胃的功效。菠菜內含有草酸,會妨礙人體對于鈣的吸收,入口時會有略微的生澀感,所以在處理菠菜的時候,可以先進行焯水,減少草酸的含量。
菠菜適合清炒,適當加入蒜蓉、姜片、辣椒等調味料,非常的爽滑可口。也可以與花生米、芝麻醬等做一道涼拌菜。菠菜的最佳搭檔應該就是雞蛋了,菠菜翻炒之后加水,水煮沸之后滾入蛋花,稍加鹽巴進行調味,一道菠菜蛋花湯就完成了。此外,菠菜切碎后混入蛋液中,可煎成菠菜雞蛋餅。嫩黃的雞蛋,配上翠綠的菠菜,總給人一種明媚溫暖的感覺。
10、西蘭花
西蘭花,有“蔬菜之王”的美譽,富含蛋白質、糖、維生素、礦物質等等,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光緒年間傳入中國。西蘭花性涼,味甘,有補脾和胃、健腦壯骨等功效。西蘭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可以增強血管的韌性,此外,西蘭花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可以有效地提升人體的免疫機能,對亞硝酸銨這一致癌物的形成有明顯的阻斷作用,在防治胃癌、乳腺癌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西蘭花可以清炒,可以輔以蝦仁、肉片或腰果等爆炒,也可以擇出一些細小的菜花煮粥或者煲湯。此外,由于西蘭花在焯過水之后仍然能保持鮮綠的色澤,菜花攢聚如傘蓋,非常漂亮,也常常用在擺盤上面。總而言之,西蘭花已經成為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了。
11、蓮藕
蓮葉亭亭,蓮花婀娜,蓮子如玉,中藥里,有“一蓮出九藥”的說法,荷花、荷蒂、荷梗、荷葉、蓮藕、蓮子、蓮心、蓮須、蓮房均可入藥。而蓮藕,屬于蓮的根莖部分,生蓮藕性寒,有清熱涼血的作用,蓮藕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開胃健脾,益氣養神。將蓮藕制成藕粉,是上好的滋補品,熱水沖調,晶瑩透亮,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中國湖北盛產藕,湖北人也非常會吃藕,在各色的蓮藕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蓮藕排骨湯。將排骨洗凈,加入蔥姜、料酒等焯水去腥,另起一鍋燒水,倒入處理好的排骨,待到排骨六成熟左右加入藕塊,一同熬煮,等到湯體瑩白就大功告成了。排骨酥爛,蓮藕軟嫩,湯水香甜,冬天做的時候,還可以加入適量的胡椒調味,香甜之余帶著微微的辣意,喝上一口,渾身上下都暖和起來。當然,蓮藕的做法多樣,除了煮湯,還可以素炒,紅燒,糖醋,裹上面糊煎成藕夾,塞入糯米蒸制等等。
12、生姜
生姜是日常的調味料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生姜也是養胃佳品。生姜含有姜烯,能夠保護胃黏膜,促進潰瘍創面的愈合。此外,生姜中的姜醇、姜酚、姜酮等物質可以刺激胃液的分泌,能夠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民間俗語“冬吃蘿卜夏吃姜”,就是利用生姜開胃健脾的作用來治療苦夏所帶來的食欲不振。在日常的菜肴中,生姜常常作為調味料來使用,如果想要嘗試不一樣的吃法,可以選擇鮮嫩的小黃姜,洗凈切片之后用醋腌制,制成風味獨特的醋泡姜。
13、紅茶
中國人飲茶的習慣流源已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代的文人們將茶與佛教、道教相結合,更是發展出了獨樹一幟的茶文化。
中醫認為,茶也有寒熱之分,綠茶性寒,宜在酷夏飲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紅茶性溫,適合在冬天飲用。紅茶可以促進消化,利尿,消水腫。秋冬時節,稍不注意容易受涼,可以輔以生姜、紅糖泡紅茶喝,有趨寒養胃的效果。
14、香蕉
香蕉,喜歡濕熱的氣候,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味甘,具有清熱的功效,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香蕉能夠為人體提供豐富的鉀元素,有助于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香蕉屬于寒性食物,體質虛寒者不宜食用,此外,因為香蕉會促進腸胃蠕動,所以空腹時要盡量避免食用香蕉,徒增心臟的負擔。香蕉軟糯香甜,老幼婦孺皆愛,除了直接剝皮食用之外,還可以做成香蕉派、香蕉餅等甜點,在煮粥時加入香蕉、冰糖,可以熬煮出香甜可口的香蕉粥。
15、木瓜
木瓜果皮光滑,果肉細膩,香甜多汁,含有木瓜酵素,能夠加速蛋白質的分解,促進吸收,有效地緩解消化不良的癥狀,是健脾胃的好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木瓜性寒,不宜空腹食用。木瓜經常被制成飲料或者甜點,也可以加入湯品中。木瓜燉奶就是一道常見的甜品,將木瓜去皮,切成小塊,備用。雞蛋清打發,倒入牛奶中,一起打發,再加入切好的木瓜,放在燉盅內隔水燉煮,做好的木瓜燉奶口感綿密,奶香中夾雜著木瓜的清甜,有潤膚養顏的功效。
16、牛奶
牛奶,可以益肺胃,生津液,潤腸道,有效地改善陰虛胃痛,津虧便秘的癥狀。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價值。牛奶可以中和胃酸,緩解酸對于潰瘍創面的刺激,有效地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牛奶對胃很好,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①不能喝過冰過燙的牛奶。②不能空腹喝奶,空腹喝奶不僅不能讓牛奶的營養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會損害腸胃,最好在飯后服用牛奶。③飲用牛奶要適量。
17、火龍果
火龍果,熱帶水果,在生長過程中很少遭遇病蟲害,幾乎不需要使用農藥,是非常綠色健康的食物。火龍果味道香甜,具有非常獨特的營養價值。含有其他水果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以及高濃度的天然色素花青素。白蛋白能夠和體內的重金屬離子結合,排出體外,具有解毒的功效。此外,白蛋白是黏性物質,能夠很好地保護胃壁。
18、鵝肉
鵝肉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優質蛋白。中醫認為鵝肉性平、味甘,能夠益氣補虛,和胃止渴,非常適合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食用。鵝肉肉質軟嫩,非常適合煲湯。鵝肉冬瓜湯,就是一道非常適合冬天進補的湯品。鵝肉與冬瓜同煮,稍加鹽巴進行調味即可。鵝肉的脂肪含量較低,湯品清淡可口,具有利水消腫、益氣養陰的效果。
19、牛肚
牛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性溫,能補中益氣,滋養脾胃。牛肚已經成為了吃火鍋時必點的菜品,其實,除了在火鍋中涮煮之外,牛肚也可以用來爆炒或者煮湯。牛肚湯就是養胃益氣的佳品,將牛肚洗凈之后輔以淮山、芡實、薏米等燉煮至爛熟,加上適量的鹽、胡椒調味,湯水鮮香,營養豐富。
20、鯽魚
鯽魚是人們餐桌上非常常見的水產品,肉質細膩,營養價值頗高,含有大量的礦物質,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的作用。
鯽魚湯具有較高的滋補價值,將鯽魚洗凈,油煎之后倒水,放入蔥姜、胡椒粉等調味料,大火燒開之后轉小火慢燉,直到湯水呈現出淡淡的奶白色,撇去浮沫,即可。
新鮮的鯽魚湯鮮甜味美,是老少咸宜的菜肴。如果覺得清燉鯽魚比較單調,也可以加入豆腐或者枸杞之類的同煮。或者,在煮湯時滾入蛋液,做成鯽魚蛋花湯,柔嫩的蛋花充分吸收了魚湯的鮮美,入口即化,鮮甜的滋味充斥在唇齒之間,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
21、野豬肚
野豬肚即豬胃,據《本草綱目》記載,性微溫、味甘,有中止胃炎、健胃補虛的功效。毛硬皮厚的野豬食性雜,竹筍草藥鳥蛋蘑菇、野兔山鼠毒蛇蜈蚣,只要能吃的東西都要下肚。雖然現在科學家對野豬是否具有毒素免疫力還沒有一致的定論,但從野豬沒有因為吃有毒食物而立即死亡的情形看,野豬的胃可以說百毒不侵。
野豬肚是野豬身上最有藥用價值的東西,民間流傳,野豬肚用文火燉爛,治胃病相當靈驗。野豬經常吞食一些名貴中藥和毒蛇,野豬在吞食毒蛇后,毒蛇的毒牙將咬住野豬肚內壁,而在長期各種中草藥浸泡下的野豬肚,自有一套療毒愈合傷口的高招,會在傷口基底生出肉芽組織,進而形成纖維組織和瘢痕組織在胃表面胃粘膜上留下一個“疔”,“疔”越多,藥用價值就就相對越高。而且現代醫學實驗也表明野豬肚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對胃出血、胃潰瘍、胃炎、腸潰瘍有一定的藥理療效。
本文由廚影美食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廚影美食。您的支持就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