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都會沉迷各種省錢神器,殊不知,這也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機。
最近,江陰民警就破獲了一起全國首例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案件,并對團伙成員采取了刑事強制措施。
案 件 回 顧
2018年7月,江陰公安接到了支付寶公司的線索反映:有一撥“羊毛黨”,正在設立網站、微信公眾號、組建QQ群,他們的資金賬戶有大量異常入賬,十分可疑。經過調查發現,這伙人不但自己親自上陣“薅羊毛”,還通過“開班授徒”,廣結桃李,專業教別人“怎么薅”!
(圖:犯罪嫌疑人招生廣告圖片)
犯罪嫌疑人組建的這個教學群,想要進入需要先交666元終身會費升級成vip才可以。進群之后發現,畫風基本是這樣的:圖片內容都是疑似傳授他人實施網絡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
(圖:犯罪嫌疑人組建的“薅羊毛”群)
除了網站和QQ群等,還有一些花唄自動回款、美團準時保、“餓了么”賠付、滴滴退款等教程,那專業度也是杠杠的
(圖:“薅羊毛”群截圖)
可謂“360行,行行出狀元”啊,他們披著“老師”的外衣,竟然培養了1500多名“人才”。自己收入也是年入百萬,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
8月29日,在查明該團伙在廣西南寧活動后,江陰警方鎖定了以劉某為首的犯罪團伙主要活動地點及其人員架構。隨后將犯罪嫌疑人劉某會、羅某健等人全部抓獲。經審查,這個團伙通過“薅羊毛教學”,有線上學員1500余名,每位666元會費,核算起來,已盈利100萬余元!
(圖:犯罪組織架構圖)
(圖:犯罪嫌疑人抓捕現場)
誰家都想著用有限的錢,購買到更加實惠的東西。那么問題來了,“薅羊毛”到底違法嗎?
其實,正常手段“薅羊毛”并不違法,但是一定要認清“披著羊皮的狼”~
小 編 提 示
1、通過個人信息注冊大量不同平臺的賬戶,來賺取返現和注冊金的方式薅羊毛。這種方式盈利比較低,其注冊和投資、消費的行為也是對自己的身份信息的合法使用。
2、通過一些渠道手段,手機買賣個人身份信息,利用專業軟件實現短信批量接受驗證碼,肆無忌憚的盜用他人信息,以此來打到獲得平臺的開戶獎勵。這里牽涉到大量的身份證號碼,有可能通過其他平臺或者個人購買。這類行為可能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除了通過非法途徑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羊毛黨”們用以注冊賬戶巨量的身份信息還可以通過偽造、變造已有的身份信息而來,比如通過軟件PS身份照片,篡改身份證號碼等等。
3、利用商家漏洞、借助攔截軟件以獲取非法利益,形成以技術為依托的網絡盜竊行為。他們往往集中操作、承諾收益、代客理財,利用搶單軟件,使用單一IP操作幾十上百賬戶,甚至利用黑客技術篡改數據,攻擊交易系統。除上述幾個情形以外,若惡意“薅羊毛”騙取的金額較大,還可能涉嫌詐騙罪。
4、當然,教授別人“怎么薅”也有可能涉嫌違法,如果下游的“薅羊毛”行為以涉嫌詐騙被追究刑事責任,在網絡上兜售“薅羊毛”教程、軟件的行為,無疑符合上述“傳授犯罪方法”或“發布違法犯罪信息”的客觀行為要件,可能被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
其實吧,“薅羊毛”這事兒原本是個小事,但可別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而觸犯了法律哦~
來源:江陰公安微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