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艾木子
佟麗婭萬萬沒想到,在新戲《三十而已》官宣的第二天,自己率先沖上了微博熱搜。
熱搜之下,除了對佟麗婭新戲的祝福之外,更多的卻是粉絲的“恨鐵不成鋼”。
“這么漂亮,為啥接這種角色。”、“完全不能理解塑造這種角色,女人就這么低三下四么?”、“看到佟麗婭演這種角色,我不是粉絲,我也覺得很納悶。”……
更有甚者,開始嚷著要對佟麗婭脫粉。
讓這些粉絲接受不了的,除了來自與江疏影的番位之爭以外,更來源劇中佟麗婭所塑造角色,以及與搭戲演員之間的年齡差。
按理說,演員塑造不同角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為什么佟麗婭此次的角色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恐怕不僅僅與角色有關。
佟麗婭的“角色爭議”
正如電視劇名字所表示的意思,《三十而已》是由上海檸萌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講述的是三位都市女性在三十歲年齡節點時,遭遇的壓力以及面對家庭、事業等方面時不同的人生態度。
無論是從節目的故事線,還是從最初立意上,這部劇其實都反應的是當下社會中對于女人年齡的苛刻要求帶來的種種生活困擾。
在演員方面,也貼合實際年齡的選擇了江疏影、佟麗婭以及毛曉彤三位實際年齡均超過了30歲的女藝人擔任主演:毛曉彤在劇中扮演的鐘曉芹面臨的問題是意外的經濟收益,導致夫妻關系失去平衡;江疏影扮演的王漫妮則是一位典型的當代獨立女性.
問題就出在佟麗婭飾演的角色————顧佳的人物設定上。
《三十而已》的劇情介紹顯示,顧佳在劇中是“輔佐”老公事業的賢內助,但同時,家庭上也遭遇了“入侵者”,盡管如此,顧佳最后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讓丈夫回歸家庭,彌補了裂痕。
對很多演員來說,這個角色設定可能并無大礙,但落在佟麗婭身上,似乎就不得不引人遐想。
尤其是佟麗婭的粉絲,自然而然的由這個角色聯想到了2017年1月,佟麗婭老公陳思誠被爆料出的“出軌事件”,而就像劇中的顧佳一樣,佟麗婭在這段婚姻中最終也選擇了原諒。粉絲們也紛紛表示尊重佟麗婭個人的決定。
但尊重歸尊重,《三十而已》中顧佳的設定,讓粉絲們再次想起佟麗婭的這一段經歷,在她們眼里,佟麗婭接下這個角色就像是把本已結痂的傷口再一次露在公眾面前,更何況,這一次是她主動選擇的。
粉絲“怒其不爭”也情有可原。
但回歸到劇情本身,在中國,30歲以上的女藝人,或者是其他職業的女性確實正在面臨著來自事業、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多重壓力,不管是劇里劇外,當所謂的高年齡與女性性別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話題風暴”。
上綜藝、演女二、轉幕后……
30歲之后,她們有些“難”
5月19日,騰訊旗下的短視頻平臺火鍋短視頻上線了一個名為《女人30+》的訪談類紀錄片。
第一部分的嘉賓是張柏芝,主題是“三十八歲”。
為了配合短視頻平臺的調性,關于張柏芝的兩期節目加起來時長僅僅16分鐘。但在這16分鐘里,張柏芝重返20年《喜劇之王》的拍攝地、逛了菜市場,也講述了她8歲時對未來家庭以及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隨后兩期中出現的陳喬恩則在紀錄片中回應了對其“永遠只拍偶像劇”的質疑。盡管已經臨近40歲,但視頻中的陳喬恩表示自己并不恨嫁,她可以自己買房子,自己生活,活的十分有底氣并且快樂。短短8分鐘的視頻,在騰訊視頻上播放量超過了5000萬次。
因在《延禧攻略》中扮演富察容音而爆紅的秦嵐,則在紀錄片中表示“鏡頭上特別瘦的人,現實中根本不能看。” ,并且回應了作為演員,如何面對衰老等問題。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立刻能夠適應年齡帶來的煩惱。比如最新一期的女演員馬麗,37歲的年紀讓她一度猶豫是否應該跟年紀比自己小很多的男友結婚,她面對著的,是30+女人對于婚姻、家庭以及事業的平衡。
總的來說,她們所面臨的問題,比如說年齡對于事業的影響、對家庭的選擇,在社會中所處的尷尬位置都是30歲以上的女性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而由于有著女演員的身份,她們面對的是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
小陶虹在參加完《演員的誕生》后,曾在一次采訪中說道:“中國或者說亞洲都偏重少女文化,年紀大一點的女演員很難接到比較好的角色或者本子。”
相比于男演員來說,女演員似乎天生就要對事件保有一種緊迫感。很多觀眾對于30+、40+的男演員往往有更多層次的夸獎,比如“硬漢張震”、“行走的荷爾蒙朱亞文”……而像陳偉霆、潘粵明、胡歌、王凱等演員,甚至年紀越大,會被戴上演技越好的“帽子”。
同比之下,對很多30歲以上甚至接近40歲的女演員的形容詞基本就只剩下了“優雅”、“氣質好”。
而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很多劇本寧愿采用表演經驗為0的年輕小花也不愿邀請30幾歲的演技派女藝人。
這也讓近幾年的女演員們,在跨過了30歲或者35歲的門檻后,紛紛轉型做導演、做制片人甚至做投資人,也有演員選擇尋找踏實靠譜的歸宿,而繼續堅持為演藝事業奮斗的女演員,除了少數仍出演少女人設之外,更多的開始退居女二甚至經常出現在客串的名單中。
大齡女演員,不止是“話題”
但女演員超過了30歲,又有什么錯呢?
盡管從大環境來看,過了30歲門檻的女演員們,事業處境依然岌岌可危,但近兩年,其實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一群體。
《演員的誕生》曾給過30+女演員們一個很好的重新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由此,楊蓉在節目上表示,希望行業能給更多30+、40+的女演員們一個機會;王媛可則表示,女演員在結婚或者生完寶寶后其實很難再有戲拍。這個節目,讓更多的觀眾對這些已經淡出視線許久的女演員有了新的認識。
然而在節目外,大齡女演員們真的完全沒有出路么?似乎也并不是。
以佟麗婭為例,36歲的佟麗婭在2016年參加了國防教育真人秀《真正男子漢第二季》后,開始轉戰電影和年代劇,先后出演了《超時空同居》、《遠大前程》、《愛國者》等影視作品。
不久之前參演了爆款電視劇《都挺好》的姚晨,從出道開始就沒有選擇走“少女人設”,在《離婚律師》、《風暴》、《找到你》之后,自然而然的就過渡到了《都挺好》中的職場女性蘇明玉,即使年紀不具備“小鮮花”的優勢,但卻穩穩的“把牢“了30+、40+女演員的劇本。
而在如今的影視政策下,青春劇和現實主義題材以及年代劇勢必會成為接下來影視市場最穩妥的幾個題材,除了需要“小鮮花”們的青春劇,后兩個題材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演技來撐起角色,這對于30+女演員來說,勢必將是一個“逆風翻盤”的機會。
另一方面,綜藝市場也開始圍繞高齡女藝人做更多的嘗試。
比如說以明星夫妻為看點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以育兒為核心的《不可思議的媽媽》;以高齡女藝人旅行為主題的《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等等。
盡管在不少人看來,上綜藝是女演員對年齡的妥協,但實際上,這也不乏是一種好的選擇。尤其是在當下各類綜藝節目競爭,綜藝市場爆發的當下,通過綜藝獲得更多曝光,像觀眾展示除了演員之外自己更真實的一面,說不定能圈粉更多的年輕觀眾,對于今后的演戲生涯來說,也是一種“曲線救國”。
換句話說,轉型、掙扎、自洽……不管是哪種狀態,對于30+的女演員來說,她們的春天并未“凋謝”。就像陳喬恩在《女人30+》中所講:“sheng女”的“sheng”應該是“盛開”的“盛”。
盡管處于“風暴中心”,也要盡情綻放。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