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大熱電影《我不是藥神》嗎?
影片中中一位老奶奶的發言令人動容:“4萬塊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今天之后,局面開始不一樣了。
11月15日,一則令醫藥界和癌癥患者振奮的消息出現:中國抗癌新藥澤布替尼在美獲批上市。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中國企業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抗癌新藥“澤布替尼”,以“突破性療法”的身份,“優先審評”獲準上市。這是迄今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在FDA獲準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藥,也是癌癥靶向藥,改寫了中國原研新藥 “只進不出”的尷尬歷史。
要知道,從2014到2018,FDA一共批準了57個抗癌新藥上市,覆蓋23個癌種,89個適應癥,卻沒有一個是中國研發的。
與此同時,百濟神州也發布
“澤布替尼”能抗什么癌?
澤布替尼為何物?這不是一款普通的抗癌藥物。
百濟神州
由于藥物可選擇性少,藥價昂貴,據《南都周刊》報道,為了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新藥,部分患者甚至不得不鋌而走險到印度買藥。有人在病友的
近期,該股表現十分搶眼。11月1日和11月4日連續兩天大漲,本月累計已經暴漲50%。
最高年虧超40億人民幣,研發投入巨大
天眼查顯示,百濟神州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研究和開發全球領先靶向及免疫抗腫瘤藥物的新藥研發公司。2014年11月拿到A輪7500萬美金的融資,高瓴資本、中信投資基金是其投資方。
2018年8月百濟神州赴美上市。公司董事長王曉東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
圖片:公司官網
然而,在“澤布替尼”獲批之前,百濟神州一直處于尷尬的境界:成立9年來還沒有自主研發的產品獲批上市,產品銷售收入主要依靠其他藥企授權銷售的產品。
11月13日,百濟神州發布三季報。被東方財富指出,近4年凈虧損14.5億美元,成立9年無自研新藥上市。今年以來,接連遭遇自研新藥遲遲未上市、與新基終止合作、被沽空機構阻擊。
其中,今年9月5日,沽空機構 J Capital Research (美奇金)發布報告,列出百濟神州資本支出、研發支出過高、虛假收入、沒有特權、可疑收購、不具投資價值、偽造銷售七大疑點,并認為百濟神州涉嫌偽造近60%的銷售額、捏造超過1.54億美元的收入。
受到沽空報告影響,短短兩日間,百濟神州在港股的市值就蒸發了約89億港元。
同時,百濟神州的研發費用與日俱增。2016年至2018年,百濟神州分別投入研發費用6910.00萬美元、2.69億美元、6.79億美元。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研發費用16.61億美元,且去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后,其研發費用投入明顯增加。
隨著研發費用投入的攀升,百濟神州每年凈利潤均為負值,最高是在2018年達到46.24億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百濟神州之外,不少本土的中國創新藥企都正在努力將研發成果推向海外。已經在美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或正在籌劃三期臨床試驗的品種包括億帆醫藥的貝格司亭、貝達藥業的恩沙替尼、和記黃埔的沃利替尼、康弘藥業的康柏西普等。
21財聞匯綜合自:央視財經、券商中國、市界、鳳凰財經、每日經濟新聞、雪球
我們其它小伙伴
21Tech ID:News-21 | |
21早新聞:專注財經領域,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廣度,同時有熱度、態度和銳度的財經資訊,致力于提升您的財富價值。 |
21金融圈
ID:jrquan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