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焦洋 攝
人民網哈爾濱10月17日電(焦洋)10月17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二十一場——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專場發布會在哈爾濱市舉行。發布會上,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東旭,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建路,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叢麗,黑龍江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賴曉峰,介紹了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東旭作主旨發布并答記者問。焦洋 攝
黑龍江省是全國重點國有林區之一,在七個資源維度總量上均排全國前列。王東旭介紹說,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脈、張廣才嶺、老爺嶺及完達山脈豐富的生態資源,使黑龍江省成為東北亞乃至華北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國防安全、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黑龍江緊扣生態安全主題,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強省”的奮斗目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好、保護好和利用好生態資源,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在龍江大地描繪出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綠色生態畫卷。
作為全國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和森林工業基地,黑龍江省累計為國家貢獻7億多立方米木材,支撐了國家經濟發展和建設需求,累計上繳利稅220億元,為國家基礎建設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力推進國土綠化。黑龍江省70年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7億畝。通過義務植樹、國有造林、集體造林、個人造林、行業造林等多種方式大造人工林,鑄就綠色長城,保障生態安全。1978年啟動三北工程以來,經過五個工程期建設,范圍已擴至全省12個市、70個縣、1056個鄉鎮,工程建設區域輻射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9.4%,已累計造林保存面積4484.12萬畝。
2003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頒布了《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很好地保護了全省濕地資源。截至目前,全省有自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約占全國濕地面積的七分之一,有國際重要濕地9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10處,濕地公園78處,濕地保護區11處。
在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黑龍江省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持續加大對盜獵野生動植物資源的打擊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東北虎、東北豹、丹頂鶴等珍稀瀕危物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分布范圍不斷擴大,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種群扮靚了龍江多彩的生態空間。
近年來,黑龍江省全力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國有林區和集體林權制度三大改革,林草機構改革和重點國有林區改革同步推進,組建了龍江森工集團和伊春森工集團,幾十年來的“政企合一”體制被打破,理順了林業和草原資源行政管理體制,實現了對“山水林田湖草”一張圖管理、一盤棋治理,為全省自然生態資源的有效保護、管理和利用奠定了有力的體制機制基礎。
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建路作主旨發布并答記者問。焦洋 攝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方針,黑龍江省加快形成資源節約集約的管理和利用方式,提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馬建路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圍繞高質量發展,保障用地需求,第一時間出臺《關于切實加強全省百大項目用地服務的意見》。完成保障百大項目用地325個,達到75.5%。哈佳、哈牡高鐵,綏芬河機場、三江平原灌區等重點工程項目順利落地。支持哈爾濱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三年來,全省供應土地33200公頃,有償收益779億元。
全面啟動第三次國土資源調查。摸清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的資源家底,集中力量開展“90天大會戰”,全省262個數據庫全部上交國家。
打響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保護區內礦權退出及處置意見,簽訂退出協議89個。配合完成排查整改問題“大棚房”12057個,整治面積2996畝。全省關閉注銷小煤礦367個,排查整改砂石土礦1570個。
實施生態高產黑土耕地建設。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黑龍江省作為國家試點開展了全域耕地質量和產能評價工作,優、良等地占全省耕地的98%。
有效推進自然資源保護與修復。實施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今年計劃安排資金41.92億元,建立了地災防災應急指揮體系和應急預案,多年來保持地質災害“零”死亡記錄。
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叢麗作主旨發布并答記者問。焦洋 攝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叢麗表示,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統籌推動藍天、碧水、凈土、原生態、美麗鄉村“五大保衛戰”,注重把治標與治本統籌起來,把行政手段與市場運作統籌起來,把打好標志性戰役與帶動整體工作推進統籌起來,構建了“省級領導聯系推動、督導部門牽頭負責、責任主體具體落實”的組織推動體系,18位省級領導分別負責相關攻堅任務,省委書記抓秸稈禁燒,省長抓水源地治理,高位推動環境問題整治。
2018年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85天,降幅達78%;聚焦水質提升,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省水環境質量總體穩步改善,四大水系整體水質逐年向好;加強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有效保護了黑土地。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區管理,連續三年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確保龍江寶貴的自然生態空間不受侵占。目前,黑龍江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達到49個,位于全國第一。
黑龍江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賴曉峰作主旨發布并答記者問。焦洋 攝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黑龍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賴曉峰表示,城鄉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承載能力明顯增強,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提升。
聚焦城鎮居民飲水安全保障,系統推進供水設施建設。截至2018年底,全省縣以上城市建成投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90座,總處理能力達2.36萬噸/日,其中,焚燒發電廠8座,處理能力6400噸/日。目前全省現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專用車輛3719臺,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794座,收運能力達1.89萬噸/日。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7%和65%。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哈爾濱、齊齊哈爾等7個城市出臺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在3150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啟動試點工作,在148個街道、427個居民小區開展了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共涉及居民約30萬戶。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3個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項目現已建成投入使用,新增處理能力500噸/日,初步形成餐廚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體系。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確定了哈爾濱市方正縣等10個試點縣、非試點縣的59個鄉鎮和189個行政村作為全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試點地區。截至目前,全省大部分縣(市)已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規劃范圍覆蓋了8522個行政村和34300個自然屯,分別約占全省行政村總數的95%和自然屯總數的98%,1901個行政村達到了國家有設備、有技術、有隊伍、有制度、有資金的“五有”治理要求,929個行政村已開始實施垃圾分類工作,有7335個行政村已配備專兼職保潔員3.6萬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