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是否應該有所變通,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提供后門?
此前美國地方法官 Sheri Pym 要求蘋果公司必須配合 FBI,就圣博娜迪諾恐怖襲擊案的調查,解鎖一臺兇犯的 iPhone,消息一出便讓整個科技行業都震驚了。
為什么呢?因為硅谷關于加密“后門”的斗爭從未停止過,一家公司的成敗或許就取決于它能夠幫戶用戶數據的安全。而斯諾登事件之后,科技行業和用戶對該問題的關注又更進一步。Facebook、蘋果和 Twitter 先后宣布他們將不會提供后門。
那么FBI想要的后門又是什么樣的呢?目前在 iPhone 上用戶可以選擇設置一個安全功能,只要能夠在 iPhone 上輸入正確的密碼即可解鎖 iPhone,當嘗試的次數超過設定的次數之后,設備上的數據將會全部被抹掉。蘋果提供這個功能也是為了防止用戶數據落入不法分子之手。
而調查該恐怖襲擊案的聯邦檢察官并不知道犯罪分子的手機的密碼,如果他們嘗試輸入的密碼全部錯誤,設備上的數據將全部消失。這也是為什么 FBI 想要讓蘋果禁用這個安全功能。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法律顧問 Kurt Opsahl 表示,這種后門意味著蘋果需要便攜全新的代碼來破壞手機安全系統中的關鍵特性。蘋果公司有 5 個工作日的時間來對地方法官 Sheri Pym 的要求做出回應。
對此蘋果有何表示?截至目前蘋果還未出聲。去年 12 月份蘋果公司 CEO 蒂姆·庫克再次表明蘋果公司的態度,他認為不能為了國家安全而犧牲個人隱私,蘋果拒絕提供任何來自用戶的加密信息。
庫克表示蘋果會盡量配合執法機構的要求,但是他們也無法獲取用戶智能手機上的加密信息。根據蘋果的介紹,這些加密數據均與設備密碼相關。
如果下次政府想要獲得這些數據,法院這次的要求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該法院的要求并不會成為其他法院仿照的先例,但是這或許會讓政 府有更多借口與這些科技公司展開爭辯。
對于立法者來說,這次的事情又意味著什么?本來這些立法者相互之間就是不停的爭吵。有些認為國會不應該強制科技公司設立加密后門。現在國會也是一團亂麻,他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復雜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有人則認為,只要執法機構獲得法庭的法令去調查某個用戶,那么科技公司就應該提供后門給他們去調查加密的數據。
那么現在有什么影響呢?這會促使科技公司給用戶提供牢不可破的加密系統。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已經是這樣了。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已經對用戶的要求作出回應,他們推出的智能手機等設備上的加密系統任誰都無法破解,包括這些科技公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