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一蛋一堂。今天和大家說說分辨小雞性別的那些事。為什么要分辨小雞性別呢?因為在養雞場里,如果混合飼養的話,由于小公雞發育快、搶食多,會影響到小母雞的生長,因此要保證經濟效益也最好分開飼養。所以,及早進行雛雞性別鑒定,就可以節約飼料、禽舍、勞動力等各種飼養費用。那么,你知道這幾百年來,人們是怎么將它們進行區別的嗎?
一 、民間經驗期
由于研究程度有限,大家只能利用養殖經驗來區別雛雞的性別。有歌謠是這樣唱的:小雞破殼剛下地,雌雄體態有差異;頭大腳高常是雄,頭小腳短常為雌;母雞屙屎向后蹲,公雞排糞不費勁;母雞走路呈直線,公雞步伐兩邊移;用手輕摸雞體尾,母圓公尖無須疑;抓住雞腳倒提起,頭部朝下是母雞;把雞抓起輕放下,公雞急跑母慢行。雖然看摸非絕對,但有八九不離十。
這種方法簡單好用,你下次在街邊買小雞的時候可以試一試。不過如果要用在現代化的養雞場里,這就不太靠譜了。
二、 殘忍期
在區別小雞的路程中,不得不提一下日本人木澤武夫給小雞們帶來的噩夢。1950年,木澤武夫發明了“雛雞雌雄鑒別器”。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器械。使用時,將玻璃曲管經肛門插入雛雞直腸,在燈光的照射下,就能從目鏡中直接看出雛雞的性別。(看起來就很疼有木有……)
不過,由于安全性能低,最后沒有流行起來。(替小雞們松一口氣……)
三、 進步期
經過人們反復研究,終于找到一種不殘忍準確率的高的方法,學名叫翻肛鑒別法,就是翻開肛門看小雞的生殖器。翻肛鑒別法是現今中小規模養雞場最常選用的雛雞雌雄鑒別方法,因為它的準確率可達到98%以上,熟練工人的鑒別速度可達每小時1200只(3秒鐘1只,贊),傷殘死亡率低于0.5%。
但是,翻肛鑒別法只能在小雞出殼后12小時內進行,這時雛雞生殖隆起的性狀最顯著,孵出24小時之后,雛雞肛門就會變得發緊,難于翻開,而且生殖突起萎縮不便觀察,錯過了鑒別的最佳時機。所以對于大型養雞場而言,翻肛鑒別法也難于滿足生產需求。
四、幸福期
上世紀60年代蘇聯科學家斯列巴洛夫斯基,利用基因雜交技術,經過特定的繁育,可通過雛雞的羽毛顏色,或者羽毛生長速度的快慢,直接區分雌雄,這個方法絕對的快速、準確又簡單,小雞們也很有面子。
不過,這種方法并不是十全十美,因為要經過選育符合的品種,再進行兩次交配,工作量會很大,成本也相對較高。
五、科技期
隨著時光的推移,人們仍在不停的尋找一種既簡單又便捷的方法來鑒別小雞的性別。近日,好消息傳來, 歐洲的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可以在蛋產出的4天之內,確定雛雞胚胎的性別。科學家通過發現蛋殼中含有的胚胎血中與性別相關的生化差異來達到鑒定性別的目的。在最近380 枚雞蛋的試驗中,研究人員成功對93%的雞蛋進行了胚胎性別的鑒定。這種技術可終止屠宰雄性雛雞的行業做法了。該技術已在2017 年年底投放市場。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