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大早,生態城社會局的工作人員就叩開了璟苑小區47棟居民黃楊家的門,將第一屆“濱海新區文明家庭”的牌匾交到他手中。
黃楊一家也成為了生態城唯一一戶榮獲第一屆“濱海新區文明家庭”稱號的家庭。
家庭小檔案
黃楊家庭是一個充滿愛與和諧的五口之家。
黃楊目前是生態城一位社區工作者,曾獲得天津市優秀基層婦聯干部,生態城優秀黨員、優秀社區工作者等稱號。父親黃隆楷,是一位退休教師,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母親張禮倫,曾獲四川省優秀社區工作者、四川省巾幗建功英模等稱號。妻子溫惠,是一名護士。孩子黃奕文博,目前在南開中學濱海生態城學校上學。
傳承家風——百善孝為先
2012年4月20日,四川省德陽市電視臺的《德陽新聞聯播》節目專題報道了一位花甲老人幾十年如一日照顧患病老父親的感人事跡,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張禮倫,當地人都親切的稱她為“孝女”。
張禮倫就是黃楊的母親。
黃楊是家里的獨子,由于父母及爺爺都是老師,從小就教育他做人要誠實、守信,要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自幼年開始,他就耳濡目染父母每天悉心照顧外公的場景,母親的言傳身教,對他影響很深。“我外公60歲患病,92歲去世,我父母悉心照顧了他30余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始終沒有說過任何一句怨言,讓我真正領會到了‘百善孝為先’的真諦。”
成年以后,黃楊無論是在參軍還是工作期間,只要有空閑時間,都會趕回老家看望老人,有的時候來回路上要花費3、4天時間,而在家只能住上一晚。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會“常回家看看”:“回去看看他們心里就安心,更是讓父母看看我,也讓他們放心”。
2014年,黃楊來到生態城工作,也將退休的父母從老家四川接到了生態城。初來乍到,盡管這里環境優美,生活條件優越,但在語言和生活習慣上的差異,卻讓兩位老人有些難以融入。
這時,妻子溫慧便擔當起溝通和交流的橋梁。黃楊工作忙,溫慧就帶著公公婆婆一點點熟悉生態城的公園、街道、社區中心,還把與公婆年齡相仿、愛好相同的老人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與這片土地的連接越來越緊密,也漸漸融入城里的生活,找到“家”的歸屬感。
和諧之家——相互包容是秘訣
在鄰居們眼中,黃楊一家人都很和氣、家庭氛圍也很和諧。在黃楊父親看來,維持家庭和睦的核心秘訣是包容:“很多時候,我們對陌生人往往很客氣,但對家里人就缺乏耐心。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難免會有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之間如果不能換位思考、理解包容,家庭矛盾就產生了。”
說到相互關愛,有一件“小事”令黃楊印象深刻。2015年,在他母親患乳腺癌住院期間,盡管他的妻子身體狀況很差,還要照顧孩子,卻毫不猶豫地支持黃楊趕回四川照顧婆婆,而她自己帶病照顧孩子一個多月,毫無怨言。
踐行環保——責無旁貸
黃楊家中種滿了綠蘿、茉莉花、三葉梅、紅掌等觀賞性植物,他覺得這樣既美化了環境,又凈化了空氣。在他看來,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一座生態之城,倡導綠色環保的低碳生活,每個人都責無旁貸。于是,生活節儉、垃圾分類、水資源循環使用……這些都漸漸成了黃楊全家人的好習慣。
每當社區里有環保類或公益類活動時,黃楊都會動員全家積極參與,他們還和社區其他居民一起,連續兩年代表永定社區贏得生態城“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冠軍。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