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看到后來,卻發現,原來也不過是因愛生恨。皇帝青春年少時,做為王爺真心愛上了顧長林的妹妹,只是因為她的美好,得成佳偶,又得岳父顧家全力支持,多么的意氣風發:心愛的妻子,共生死的摯友,將出世的孩子,甚至于在顧家支持下很可能到手的皇位。可在成功擊敗自己的二哥,將他囚禁,皇位離自己越來越近時,美夢被打破:妻子根本不愛自己,愛的是自己的二哥,將出世的孩子也隨之失去,怎么能不恨妻子?
可能就是這時候,現皇后做為側妃出現在了他身邊,慰藉了他受傷的心,所以一直對現皇后不錯,連帶對現皇后的兒子齊王和趙王也喜愛有加,那是做為一個父親的愛,教他們烹茶畫畫,一起說說笑笑吃飯;另一方面,為了皇位,卻離不開妻子娘家顧家的支持,只能讓妻子成為太子妃,成為皇后,還要與妻子再生一個兒子,并立為太子,作為一個皇帝,卻要如此受制于顧家,怎么能不恨顧家?與妻子相貌性格都如此相似的太子,與顧家如此親近的太子,看到之后,怎么會不聯想到妻子感情的背叛,顧家的強勢,自己的無奈?怎么可能會愛這個孩子?
對于前皇后與小公主的死,我相信與現皇后有關,(人本性就是得隴望蜀,皇帝既然喜歡我與我的兒子們,對皇后與太子冷淡如冰,為什么不能博一博?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兒子們)但皇帝可能知道并且是默許的,甚至提供了便利。
皇帝想扳倒忍了二十多年的顧家,想讓自己喜歡的兒子繼承自己的皇位,想讓太子不再出現在自己面前,(當然還沒狠到讓太子死,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圈禁?)本以為勝券在握,卻發現,自己力不從心,一番爭斗下來,對太子與顧家,竟然無可奈何,還不得不讓最喜歡的兒子齊王離京去蕃,怎么能不憤怒刻薄?
2、顧長林:是有潘安之貌,有定國謀略,有將帥之材的將軍,一方面疼愛自己的親人,妹妹、兒子、外甥太子,另一方面為了顧氏家族,又犧牲這些人,讓妹妹嫁給不愛的人,最后郁郁而終;一個兒子戰爭中死去,一個兒子不得不棄文從武,八年在邊關不得還家,太子飽受磨難,自己與皇帝也從傾心相交的摯友,最終變成了相互猜忌的君臣。
我猜當初他勸妹妹嫁給不愛的人的話是:皇家是沒愛情的,也許開始相愛,但后來呢,不見“金屋藏嬌與長門賦“?還是有一個強勢的娘家比較可靠。只是,他沒料到的是,對妹妹而言,沒有愛是可以與丈夫孩子平靜地生活下去的,可是,愛的人深情如斯,在自己嫁給別人時,娶了與自己親如姐妹的婢女,(不能與你在一起,就把與你熟悉的人留在身邊?);自己的丈夫與哥哥卻聯手把心愛的人送上絕路,活著的也不過是半條命,為了家族,生了太子定權,與兒子相依為命,及至小女兒死于非命,再也生無可戀。所以他對妹妹愧疚,對太子愧疚,如果讓妹妹嫁給喜歡的人會怎么樣呢?太子是不是會有個愛他的父親呢?
顧長林想長期保持武將世家顧家控制皇帝,幾乎是徒勞的,如果不想取代皇帝,那么只能被削弱,即使太子將來上位后,也會削弱顧家,一個皇帝,怎么甘心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