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名將與皇帝的關系是很微妙的,武將不能打無用,皇帝不喜歡,可是武將過于能打,皇帝也不見得喜歡,會不安心。名將做得最好的是郭子儀,為什么后來“單騎退回訖”,因為他怕皇帝猜忌,所以打完仗后,一兵一卒都不留;做得最差的是岳飛,(聲明:當然對他是很敬佩的,小時候狠死秦檜了,后來發現他死是因為不會做名將,太能打卻不能讓皇帝安心)南宋偏安江南,他非要收復長江以北大片失土,如果收復,面積比江南還大,百姓感激,如果他的部將讓他“黃袍加身”怎么辦,(宋是如何起家的?)何況他還關心皇帝立太子,還想迎回在北國的前二個皇帝,所以皇帝只能讓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死掉,這在對大臣十分寬仁,一般最多流放嶺南的宋是十分少見的。
3、太子定權:本是秀美聰穎的翩翩少年,只因為是背負上一代的恩怨出生,不得不獨自面對對自己和母后冷淡如冰的父親,雖珍愛自己卻早早離世的母親,嚴厲卻真心待自己又因為自己而離世的師父,已是最后依靠卻處處受自己父親壓制的舅舅顧家,風云詭秘的朝堂,居心叵測的兄弟,雖步步小心仍是動輒得咎,那種無奈、壓抑、幾乎無人可依可信,卻又不得不用盡心機打其十二萬分的精神去爭斗(真真都是生了七巧玲瓏心?。?。
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對一絲絲溫暖與真情深深依戀與渴望,才會說“我只要太子妃的孩子”,才會在太子妃死后與溫柔照顧自己的宮女蔻珠生情,才會在后來慢慢喜歡上阿寶,才會說,“挨打后,我一直想有人問我疼不疼?”,卻又太過聰明不肯騙自己一次,喜歡阿寶又不想讓她受傷害,終歸只能在一再試探后在四年的時間里只是遙望;四年后的再次相見與獨寵阿寶,有悲涼的甜蜜,卻覺得更象是兩人最后生離死別前的時光(私以為,他對阿寶喜歡肯定是有的,但是想借此引出背后的趙王也是肯定的)
4、阿寶(陸昔):本是大家的小姐,精通琴棋書畫,因為朝堂爭斗家族獲罪成為階下囚,在經歷了難堪的一切之后,為了母親、弟弟,被趙王送入太子府當間諜,卻漸漸愛上了太子。 一方面她不能真心愛太子,因為母親、弟弟在趙王手里,她只能乖乖把情報送出;另一方面,阿寶與太子,兩個如此相似,如此心有靈犀的人,面對那如玉的少年,她又怎能不真心愛上?所以她才會在拒絕唯一一次交心的機會后瘋狂痛哭,哭此生再也不可能有的幸福機會,所以才會在四年里靜靜等待,所以才會在四年后的獨寵時滿心悲涼:無論最后太子趙王誰勝出,對她也只有死路一條,就象她說的“我不怕老,因為我活不到白頭的那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