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晚報記者 劉威 7月6日迎來“小暑”節氣,最熱的伏天拉開序幕。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炎熱的氣候下,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防暑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人體的陽氣,調養心神。
最熱的時候到了
小暑時節,開啟了盛夏的序幕,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了,人們容易情緒波動,此時養生應以“養心”為宜。
天氣炎熱,人易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鍛煉時,要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飲食上,要多吃養心的食物,如大棗、葡萄、藍莓、紅小豆、蓮子等。
午時養心宜小睡。午時是指11時~13時,此時,是養心的關鍵時刻,即使閉目養神,也對身心有好處。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要戒除損傷陽氣的不良生活習慣。“炎熱的暑天,冰鎮飲料、冰鎮西瓜,吃起來非常享受,但會對人的陽氣造成比較嚴重的傷害,導致秋冬季得病。另外,酷夏很多人整夜開著空調睡覺,還有人在地上鋪涼席睡,都會使寒邪更容易進入體內,直中傷陽。”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王曉麗說。
苦夏,多吃點苦味
王曉麗介紹,入伏后,很多人出現倦怠、厭食、體重減輕、心悸、失眠等苦夏癥狀。多吃苦味食品,是對付苦夏的一個好辦法。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堿、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具有消暑退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等功用。因此,夏季多吃一些苦味食品,不僅能清心除煩、醒腦提神,還可解暑去熱、增進食欲。
苦味食品并不單指味道發苦的食品,除了苦瓜、苦筍、苦菜等,萵筍、芹菜、絲瓜、葫蘆等,也屬于苦味食品。
炎夏還可以經常用白扁豆和大米一起煮粥喝。白扁豆是健脾、除濕的藥食兩用之物,對于苦夏所致的食欲不振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少動多靜,運動宜緩
此外,盛夏時人體容易出汗,稍一活動就全身濕透。因此,在氣候炎熱的小暑節氣,要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運動宜緩不宜劇烈,避免運動量過大、時間過長,更不能揮汗如雨。
小貼士
謹防情緒中暑
很多人到三伏天就會出現各種情緒問題:心煩、焦躁、易怒。
保持心情舒暢,重視心神的調養,是預防情緒中暑的關鍵。在三伏天多安心靜養,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現“情緒中暑”,建議閉上雙眼深呼吸,以緩解不安的情緒。造成“情緒中暑”的內因,歸根結底,還是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差。因此,在炎熱的高溫環境中,應盡可能地增加休息時間,并注意飲食調整。
TIPS
清涼去暑茶飲方
●荷葉山楂涼茶
制作方法:鮮荷葉20克,山楂10克,開水浸泡,加冰糖少許,涼后飲用。
作用:山楂荷葉代茶飲,味酸氣香,有清熱解暑,健脾開胃,強心降脂的功效。
●銀菊飲
制作方法:取金銀花、白菊花各10克,開水沖泡或水煮后加白糖或食鹽少許飲用。
作用:此飲料有清熱解暑止渴之功效。
●薄荷涼茶
制作方法:鮮薄荷葉10克,綠茶3克,開水浸泡,加白糖適量,待涼后飲用。
作用:清涼止渴、祛風利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