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雜湯是山西那邊的一道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的地道小吃。俗話說,羊肉一身都是寶,羊雜的營養更是不言而喻了。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羊雜湯的做法,大家學會了之后應該經常做羊雜湯,給自己補充營養。冬天吃羊雜湯,不僅健脾開胃,而且能夠補腎御寒。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羊雜湯的做法。
簡介
羊雜湯即羊雜碎湯。羊雜碎湯,(也叫羊頭湯)。清真做法,是將羊下水煮好,切碎;在原湯中,配以姜為主的佐料粉,湯呈白色,不可混濁,再把退肉的羊頭骨入鍋,切好后的羊雜碎肉裝碗澆湯淤熱即食。
湯要滾燙,肉要爛嫩,若把煮熟的小麥粒或大麥粒投入湯中,舀碗與肉同燴,其香味更濃。羊頭湯是當地人喜愛的早點和夜宵。
羊雜的營養價值
所謂羊雜,是因為里邊雜七雜八應有盡有,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故稱羊雜。
它們各有各的功效:如天花(羊腦)有健腦明目之功,尤其適合老年人和神經衰弱者;口條(舌頭)有壯身補血之能,最宜病愈者常食。
羊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用于虛勞贏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np等癥。
羊肝含鐵豐富,鐵質是產生紅血球必需的元素,一旦缺乏便會感覺疲倦,面色青白,適量進食可使皮膚紅潤;羊肝中富含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人體生化代謝中許多酶和輔酶的組成部分,能促進身體的代謝;羊肝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防止夜盲癥和視力減退,有助于對多種眼疾的治療。
適宜患有夜盲癥(雀目),眼干燥癥,青盲翳障,小兒疳眼,目暗昏花,或熱病后弱視之人食用;適宜血虛患者,面色萎黃,婦人產后貧血,肺結核,小兒衰弱,以及維生素A缺乏癥者食用; 羊肝含膽固醇高,故高脂血癥患者忌食。
羊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鐵、煙酸、硒等營養元素;羊心味甘,性溫,歸心經;有補心益血的作用;可治療心悸、失眠、氣短、勞心膈痛癥。羊肚,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適宜體質贏瘦,虛勞衰弱之人食用;適宜胃氣虛弱,反胃,不食,以及盜汗之人食用。治久病虛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