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家庭的一大特點:界限感模糊我們的一生有兩個家,和父母兄弟組成的是第一個家,被稱為“原生家庭”;結(jié)婚后組成了第二個家,被稱為“次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我們生命塑造的原始土壤,也是養(yǎng)成我們性格的重要部分。去年北大畢業(yè)生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對自己的控制,12年春節(jié)不回家過年,拉黑父母的所有聯(lián)系方式,他在文章中寫了自己積攢了許多年的感受:母親不接納他男孩子陽剛的氣質(zhì),將他打扮成女孩;因為不會剝雞蛋受到親戚嘲笑,家人從來沒有保護過他;喜歡奧數(shù),母親不支持他,受了委屈不但沒有安慰他,反而是冷嘲熱諷;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可以逃離父母的控制,卻又托付給親戚照顧,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在他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有一種愛的綁架,叫做“我是為了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被愛綁架的孩子在長大后也很難擺脫這種情感控制,成為心理不夠成熟的“嬰兒”。最好的愛,是相互獨立、彼此關(guān)心、尊重對方的感受,給予他真正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