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暴日,同天仿妝網絡紅人宇芽在微博發文曬視頻講述自己被前男友家暴的事實,原視頻被轉發超過40萬次,引發網絡一片熱議。11月27日,宇芽前男友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二十日。11月30日,央視《新聞周刊》獨家專訪事件受害者宇芽,讓更多受害者認清家暴的危害 ,掙脫暴力的漩渦。
家暴
家庭暴力簡稱家暴,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及共同生活的人之間的,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者其它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心理、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的行為。
家暴可分為四種形式:
①身體暴力:毆打、捆綁或限制人身自由等;
②性暴力:強奸、強迫等羞辱性行為;
③精神暴力:侮辱謾罵、不予理睬、不給治病、不肯離婚等方式進行精神折磨;
④經濟暴力:嚴格控制夫妻共同財產和家庭收支等。
通過以上四種形式,使受害者產生屈辱、恐懼、無價值感,摧毀受害者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以達到控制受害人的目的。
世界范圍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婦女和孩子在其一生中遭受過暴力、性虐待和虐待。在中國,據全國婦聯統計,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受到丈夫毆打。家暴致死,占婦女他殺原因的40%以上。
女性和兒童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但家庭暴力不分性別,男性也會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美國疾控中心在201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有28.5%的男性曾在親密關系中遭受過強奸、肢體暴力或盯梢(女性為35.6%)。11月26日,溫州法院發出首例保護男性人身安全的保護令,改變了大眾認為家暴受害者皆是女性和兒童的固有印象。
全國婦聯統計顯示,家暴受害的婦女平均在被虐待35次后才會選擇報警,其中最短時間受暴3年才報警求助,最長已經遭受40年。對此,人們常會提出疑問,為何家暴受害者不在第一時間離開?然而,離開家暴者并沒有想象中容易。
調查顯示,受暴者不離開的主要理由有以下幾類:
1. 經濟不獨立,沒有財務支持,無處可去。大部分的家暴受害者沒有穩定工作或會受到經濟控制,一旦離開施暴者會失去經濟支持,無法維持自身的正常生活。
2. 相關法律條文不夠完善,存在執法困難。2016年3月1日,中國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許多地方和部門制定出臺了具體辦法,健全并落實強制報告、公安告誡、家暴庇護、人身安全保護令等一系列制度。但由于家庭暴力問題復雜,警察在家暴事件的處置過程仍會存在“該不該管”、“什么時候管”、“能管多少”的執法困境,影響了家暴受害者尋求幫助離開家暴者的積極性。
3. 深受暴力威脅,不敢離開。有研究表明,被家暴者在離開施暴者后的兩周內,家庭暴力的風險會增加,更容易觸發施暴者殺害受暴者的情況。
4. 受害者受到家庭和社會角色的期待影響。承受壓力的受害者最終會選擇留下接受施暴者的道歉,并試圖彌補已經受損的親密關系。
受以上幾種原因影響,受害者往往很難果斷地離開施暴者。
所以,當我們發現身邊有人深陷“家暴旋渦”時,我們要了解原因,利用最合適的方式幫助受害者脫離困境。
以下方式會有所幫助:
1. 了解他/她選擇留下的理由,并提供幫助。如,缺乏經濟來源,可以為受害者推薦工作,提供財務援助。
2. 為他/她尋求心理及法律援助。通過心理援助,幫助受害者修復長期遭受家暴所造成的恐懼、無助感,恢復自尊與自信;加上正確的法律指導,可以給予受害者更多的勇氣與力量擺脫家暴。
3. 不要被卷入家暴。當有家暴發生時,請馬上尋求警察幫助,將自己卷入家暴,可能會給自己造成危害。
4. 不要強迫他/她離開。我們盡力為受害者提供幫助,讓受害者主動尋求脫離家暴的辦法,但不應強迫受害者離開或報警。受害者或許還未完全準備好離開,強行讓受害者離開,可能會造成更糟糕的后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