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黑澤明電影,主人公總能牢牢把控事件,隨心所欲引導變化。而現在,這個本我只是殘酷血腥時代進程中的一個附著品,為歷史的重力所碾壓,最終歸于塵土。《影武者》是黑澤明晚年的經典代表作,將色彩的運用與人物內心的寫照完美融合,制作精良,感情充沛,主題深刻,正面展現了戰國時代的格局變動,仲代達矢的表演感人至深,不愧是日影時期的巔峰之作!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獲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黑澤明對于影像的把控力著實讓人折服,在構圖與色彩的交相輝映下創造了獨特的視聽語境,欲揚先抑的對比手法使“影子”完成了人物弧光。以小人物作為切入點還原百年前的歷史,突顯宿命暗含哲理,大量缺失描寫手法又給人一種神秘感,最不像史詩的史詩感。能調動如此大場面的日本導演估計也只有黑澤明了,電影的色彩,服飾,布景等等環節都是第一流的!
黑澤明對色彩、場面調度的掌控讓人驚嘆,配樂出色,黑澤明把黑白片時代沒有用過的顏料一股腦涂在了這部電影里,肆意狂放。片中大片陰郁的色彩讓人印象深刻,看黑澤的電影總是感嘆他對于視覺藝術的領悟和電影語言、構圖的本能真是登峰造極。同時影武者命運烘托出家族和時代宿命般的悲劇,難以想象這是一部四十年前的作品。
表面上影武者貫穿故事的始終,但是信玄才是這個故事的真正主角,即使早已死亡他也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整個劇情的發展。故事雖然簡單易懂,傳遞出的內容卻是如此的豐富,對于色彩和節奏的掌控更是無可挑剔,實在是讓人嘆服。仲代達矢在片中一人飾兩角,將武田信玄的氣度和影武者的尷尬都演繹得淋漓盡致。盡管武田信玄在三十多分鐘左右就死亡了,但他毫無疑問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此后的劇情信玄的陰影無時不刻地籠罩著敵對雙方。
本片氣勢恢宏,場面博大,這樣的戰爭場面也只有黑澤明能駕馭。影片和后來的《亂》一樣,是全電影拍攝手法。片中的“影武者”被手下人驅逐的那一段令我震撼。小人物意外成為主角,卻難逃命運的主宰。而他,卻成了武田家族最后的見證者和殉難品。他如同其他炮,灰一樣,被時間的流水沖走,讓人回味無窮。
或許張藝謀的《影》應該有致敬這部吧.兩位導演的風格好像還是有共同之處的.沒有很了解日本武士時代的歷史,該是怎樣的領袖,能讓那么多手下,包括一個曾經偷雞摸狗的人那么死心塌地滴維護他的遺言呢?而且真的是一眼看穿自己的兒子就是個敗家,寧愿傳位給孫子都不給兒子,大將之風猶然可見。
盡管有個影子替身的設定,但本質上還是照著正劇史詩片來拍的,不玩什么花巧,但拍得講究、體面,看得人神清氣爽。替身看似主角,實則只是一個代表,無論怎樣英雄人物、身居高位,終究不過是歷史洪流中一顆棋子而已。其實,像這樣的主題中國幾百年前就寫出來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看黑澤明的電影,一直有種感覺,就是日本脫離不了中華文化,就算是他們刻意把漢字的讀音、中國的戲曲等等,換一種樣式表達也注定逃不了干系。另:電影結局里信玄的兒子很好地詮釋了,沒文化真可怕。同時覺得信玄也不夠聰明,明明知道自己的兒子魯莽無腦,可能會敗國,不如給大臣留個遺囑,死后把兒子干掉,這樣就能保證“不動如山”。
即便在黑澤明一堆好看的電影里,這一部也必算上乘作品。電影塑造出來的人物在表面上都是堅定而鮮明的,但同時又極具內心的活動和情感,它把一個替身的故事講述得幽默而又悲壯,在色彩艷麗的背景下彌漫出黑白分明一樣的蒼涼。黑澤明的片子雖然是另一個時代的影像,但是絲毫沒有讓我感覺到沉悶,相反,簡單的故事和不多的人物卻撐起很飽滿的電影,題材雖然是日本古代的武士片,然而并沒有只是回溯日本的文化,更加入了對人性的分析和洞察,在觀影后好幾天,片中人物都在腦海中栩栩如生。
《影武者》展現了靈魂從卑微到高尚,一種人格從渺小到偉大的過程。當影片最后影武者在風林山火的尸骸中崛起,面對強大的敵軍振臂高呼的時候,我不禁熱淚盈眶。悲劇式的終結乃是世間的至真至善至美!影片所表現出來的大氣與人文關懷,紅黑色的主色調以及繪畫式的表現手法讓人無時無刻不感覺到一種悲涼。原本無從觸及的歷史在黑澤明的表述下,既不矯情,也不做作,就這樣從容地在我們面前展開。于是,我們看見一個時代的殘影,無助的倒了下去。不愧是日影時期的巔峰之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