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最近,世界航空業出了2件大事,一件是波音宣布暫停最暢銷機型737MAX的生產,原因是遲遲無法通過復飛申請;另一件是中企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制造巨頭馬達西奇。可以說,中國飛機制造業崛起迎來了寶貴的發展機會。據悉,馬達西奇已經決定將50%以上的股份轉售給中企,預計耗費2.5億美元(約合17.5億元人民幣),烏克蘭將會在未來兩個月內審核該收購計劃,最終決定是否收購。而日前,事情又迎來了新的變化。
據媒體最新報道,盡管馬達西奇決定將50%以上股份專賣給中企,但部分航空發動機關鍵技術由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掌握,且這些技術已獲得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專利,因此,哪怕中企收購了馬達西奇,部分的技術仍歸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所有。那么,這家機構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目前,烏克蘭的發動機由馬達西奇公司負責制造,但設計和研發環節掌握在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的手上,也就是說它是烏航空發動機研發的核心部門。據悉,從1907年誕生以來,馬達西奇生產超過100款航空發動機,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飛機和直升機上,而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從中發揮核心作用,比如世界最大的飛機安-225、最大的直升機均采用其設計的航空發動機。
航空發動機向來被認為是飛機的“心臟”,很長一段時間,業界都認為,如果能成功收購馬達西奇,那么中國在飛機發動機自研速度將加快,從而解決飛機制造全面國產化的一大障礙。現今,烏克蘭掌控部分技術在手,那么這會不會使業界的想法落空呢?對于這一點,中國早有先見之明。
據悉,2015年,中企與馬達西奇達成了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同年,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也與我國簽署了國內建造航空發動機相關產業的合作基地,該項目還被我國列為重要發展項目。
如果這次收購合作達成,那么除了中企受益,馬達西奇公司的命運有望發生巨大改變——依靠中國航空大市場,馬達西奇完全不需要擔心工廠倒閉的風險。據今年波音9月預計,未來20年,中國需要的新飛機將達到8090架,總價值達1.3萬億美元(約合9.2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馬達西奇有機會獲得源源不斷的營收,還能夠有充足資金開展研發升級。或許這也是為什么烏克蘭多次無視美國意見,堅持推行收購案走到最后的重要原因。
客觀上,中國成為烏克蘭重要的農產品貿易伙伴,中烏經濟合作關系加強,也間接促成了這次收購的達成。據烏克蘭方面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進口了大量的烏克蘭農產品,進口額達到13.63億美元,為烏克蘭農產品的最大買家。借助大量購買農產品,目前中國已成為烏克蘭最大的貿易伙伴。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繼續為烏克蘭農產品開“綠燈”,據12月5日的消息,烏克蘭與中國簽署了出口菜籽粕的協議。另外,今年底,中國還將向烏克蘭開放雞肉市場。在中國市場提振下,烏克蘭方面曾預計,未來數年,農產品出口量將超過7000萬噸。
不過,在雙方加速合作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據官方的消息,12月7日,烏克蘭宣布,將對鋼制緊固件發起廉價調查。而更早之前,烏克蘭還對無縫不銹鋼管實施41.07%的多收費。但愿在中國加大進口烏克蘭農產品的背景下,烏克蘭能夠認識到合作共贏的重要性,為雙方經貿往來創造有利環境。
消息領先一步,財富更近一步。關注「金十數據」,第一時間了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