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銳減、不斷漲價,你還會騎共享單車嗎?
共享單車引爆了共享經濟的發展,但這個引爆共享經濟的產物隨著一批批品牌的倒下而陷入低迷。與此同時,價格戰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可以持久的事情。繼北京、上海之后,摩拜單車在深圳也啟動漲價。
摩拜單車方面宣布,從5月22日開始在深圳實行新的計費規則:騎行15分鐘以內收費1元,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摩拜單車方面表示:”我們會更注重車輛的精細化運營,為市民的出行持續提供更好的服務。”
記者發現,摩拜單車在深圳地區調價前起步價1元騎行30分鐘,此次加價幅度明顯。從以前的免費騎行到現在的漲價,可以看出共享單車不得不回到理性的運營階段。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過去的燒錢大戰給共享單車行業帶來傷痛,價格上調是共享單車應對現金流吃緊和急需改善業績的最好選擇。在提供的騎行服務本質上沒有差異的情況下,共享單車更多還是屬于價格敏感型的產品。
不過,眾多使用過共享單車的人都發現,現在路上的單車越來越少了,騎行體驗并沒有變得更好。而且,這個價格已經基本與公交車相當(深圳的公交車一般起步價2元,使用深圳通等優惠后為1.6元)。
街頭上的共享單車數量越來越少,故障車的比例卻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盈利壓力之下,共享單車公司相繼漲價,你還會騎嗎?
哈啰單車4月8日宣布,將從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區實施新的計費規則:騎行費每15分鐘1元,也就是說,騎行1小時需要花費4元,是原先的2倍。此前,哈啰單車的收費規則為每30分鐘1元,不足30分鐘也收取1元,騎行1小時花費2元。
3月21日,滴滴旗下的“小藍單車”修改計費規則。起步價從原先的每小時1元,改為起步價1元包含15分鐘,超出后每15分鐘0.5元,這樣算下來,騎行1小時需要花費2.5元,是原先的2.5倍。
3月29日,摩拜宣布從4月8日起,在北京實行新計費規則:騎行15分鐘以內收費1元,騎行超出15分鐘,每15分鐘收費0.5元。此前,摩拜單車采用分段計費方式:Mobike車型與Mobike Lite2.0車型每30分鐘計費1元,Mobike Lite車型每30分鐘計費0.5元,騎行1小時1-2元。
盡管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階段,但共享單車市場從來不缺故事,特別是各種各樣的壓力。
5月16日,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聯合制定并發布《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簡稱“管理辦法”)。管理辦法對網約車、汽車分時租賃、共享單車等交通新業態作出規定。對于押金的金額,汽車分時租賃單份押金金額不得超過運營車輛平均單車成本價格的2%;共享單車為10%。同時,共享單車單個賬戶預付資金額度不得超過100元,其他新業態個人用戶單個賬號預付資金額度不得超過8000元,企業則不得超過30000元。
上周,滴滴和哈啰均遭遇了小挫折,因為在京違規投放單車,這兩大平臺分別遭到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的約談和罰款。由此可見,頂風投放無疑是一種“引火燒身”的操作。
國家信息中心此前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為294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6%。不過,由于共享出行領域(包括網約車、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等)融資出現大幅下降,報告初步計算,2018年共享經濟領域直接融資規模約1490億元,同比下降23.2%,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從2017年的1072億元下降到419億元,同比下滑61%。
當國內共享出行公司經歷被資本裹挾、過度競爭、海外市場收縮的陣痛后,美國的共享出行公司也在迎來一場資本大戰。Uber和Lyft相繼登陸美股市場,但截至目前都處在破發階段。
而今,曾經野蠻生長的摩拜單車已被收購,ofo也深陷困局。共享單車市場的下半場,場內玩家可能會遭遇更多新的變化和壓力,而這些變局很可能對各方未來的發展(包括融資)產生深遠的影響。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