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增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
據國家衛健委,5月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2例,山東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疑似病例(在上海)。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3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632人,重癥病例減少1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02例(含重癥病例5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確診病例1675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1273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5月3日24時,據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481例(其中重癥病例3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77766例,累計死亡病例46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880例,現有疑似病例3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34766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392人。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3例(境外輸入2例);無當日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9例(境外輸入2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癥狀感染者962例(境外輸入98例)。
累計收到港澳臺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520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39例(出院879例,死亡4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出院39例),臺灣地區436例(出院332例,死亡6例)。
近14天有10個省份出現新增本土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3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通報了疫情最新情況。
5月2日,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連續11天下降;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2例,為通報以來最低。但近14天有10個省份報告了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提示疫情反彈甚至擴散的風險依然存在。
這10個省份中,有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的包括黑龍江、內蒙古、廣東、山西,其中內蒙古病例為黑龍江輸入,山西病例為湖北輸入;
僅有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報告的省份包括湖北、海南、浙江、重慶、四川、吉林,其中海南、重慶、浙江、吉林四地本土無癥狀感染者為湖北輸入,四川的本土無癥狀感染者為從吉林押解的一犯罪嫌疑人。
此外,米鋒表示,正值五一期間,希望廣大游客及時關注景區發布的信息,遵守游覽規則,做到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部衛生,測體溫,勤消毒,保持社交距離。
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超350萬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4日9時32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505761例,累計死亡247326例。
美國:新冠病毒確診超115萬,累計死亡超6.7萬例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5月4日9時32分左右,全美累計確診1157753例,累計死亡67680例。
在疫情最為嚴重的紐約州,3日累計確診達到316415例,累計死亡24708例。紐約州州長科莫表示,截至1日紐約州接受新冠病毒抗體檢測共1.5萬人,約12.3%已有抗體,說明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其中紐約市民有抗體比率為19.9%。
盡管超過一半的州已經或即將重開經濟,美國反“居家令”的抗議示威活動仍然愈演愈烈。
在密歇根州,一些持槍抗議者日前進入州議會大廈,抗議“居家令”。在抗議和平結束數小時后,該州州長格蕾琴·惠特默宣布將“居家令”延長至5月28日。
美疾控中心承認政府多項失誤致感染人數飆升
美國疾控中心發表了首席副主任安妮·舒哈特(Anne Schuchat)撰寫的報告。報告指出疫情早期階段,美國缺少檢測以及未能采取限制入境措施,導致美國病例激增。美國國內的人口流動也有力地助推了早期的傳播,2月的最后一周,幾場大型活動的舉行導致疫情進一步傳播,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舉行的狂歡節慶祝活動,超過100萬人參加。
特朗普自曝成“疫苗隊長”,網友:這下玩完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4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對記者們表示,美國正在加速研發一種新冠病毒疫苗,將其稱作“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科幻電影《星際迷航》中被廣泛用于太空旅行的一種方法,在曲速狀態下可以實現超光速飛行)并稱其本人將親自負責:
記者:當你承諾會研制3億支疫苗時,你是否夸大其詞了?
特朗普:不,我沒有。我們將竭盡所能、不遺余力。我希望我們能研制出一種疫苗,我們將以你們從未見過的速度研發。
記者:那么,誰在負責這件事兒?
特朗普:我們……你知道是誰在負責它嗎?老實說,是我!
他們計劃在2020年底研發出3億支對抗新冠病毒的疫苗,這一項目或將耗資數十億。盡管特朗普對自己全權負責疫苗研發似乎信心滿滿,但是鑒于他此前圍繞新冠肺炎的一系列驚人言行,一些美國網友表示懷疑和擔心。
“我的天吶,特朗普說他在負責疫苗研發……我們都要玩完了!”一名美國網友在網絡上發文說:
還有網友擔憂且認真地表示:“特朗普是我最不希望來負責疫苗的人,特別是考慮到他上周關于注射(消毒劑)的言論。”
英國:累計確診超18.6萬例,首相稱政府曾為他安排后事
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消息,截至當地時間5月3日上午9點,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新增4339例,累計186599例。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5月3日報道,在接受《太陽報》專訪時,鮑里斯透露自己在感染病毒之后情況急劇惡化,以至于政府已經就自己可能的死亡制定好了對策和安排。
俄羅斯:單日新增確診首次過萬
俄羅斯3日數據稱,過去24小時,該國新增10633例新冠確診病例,其中50%為無癥狀患者,累計確診134687例。據悉,這是俄羅斯單日新增病例首次破萬。
俄衛生部3日表示,專家認為新增病例攀升的原因有三個,分別是病毒檢測次數增多、各地新冠疫情蔓延、部分民眾未充分遵守防疫隔離規定。
法國:累計確診超13萬,專家稱去年12月底就出現確診
據法國衛生總署最新通報,截至3日14時法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131287例。
當地時間3日,法國一名醫院重癥科室負責人表示,法國至少在去年12月底就已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
聚集性感染
★
美在建核電站暴發疫情,已有171人感染
美國唯一在建核電站沃格特勒累計有171人感染新冠,其中81人已康復,另外90人仍在治療中。
印度:最大貧民窟累計確診近600例
當地時間3日,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長瓦爾丹博士表示,印度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為3.2%,為全球最低。迄今為止,該國累計確診超過4萬人,其中有超過1萬名患者已治愈出院。
同天,位于孟買的塔拉維貧民窟新增確診94例,新增死亡2例,累計確診590例,累計死亡病例20例。
西班牙:超42000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
當地時間3日,根據西班牙衛生部消息,西班牙共有42111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感染比例全球最高。
★
延長封禁
★
土耳其31省市出入禁令延長一天
當地時間3日,土耳其內政部宣布,31省市的出入禁令將再延長一天,至4日24時結束。期間,禁止通過空中、陸路和水路交通的方式進出31個省市。
菲律賓馬尼拉市湯都區第一選區,實行48小時強制封鎖
3日,菲律賓首都大馬尼拉區馬尼拉市市長莫雷諾下令,從3日5時至5日5時,馬尼拉市湯都區第一選區實行48小時的強制封鎖,以便進行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湯都區是馬尼拉市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共有兩個選區。為了幫助受封鎖影響的居民,馬尼拉市政府已向該區域內136個社區的139471個家庭提供了救援包。
泰國曼谷出臺關閉34類高風險場所的禁令
3日,泰國曼谷市市長阿薩溫簽署暫時關閉電影院、水上樂園等34類高風險場所的禁令,時間為8日至31日。此外,曼谷市政府放寬8個場所的營業限制政策3日生效,其中包括美發店、跳蚤市場、批發零售店及水上市場等,若感染人數“反彈”則繼續采取收緊政策。
★
多國重啟
★
意大利:4日起全國逐步解封
根據意大利民事保護部門公布的最近數據,截至當地時間5月3日18時,意大利現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0179例,累計死亡28884例,累計治愈81654例,累計確診病例210717例。
當地時間5月4日起,意大利將開始解除全國“封城”狀態。
韓國6日起逐步開放公共設施
當地時間3日,韓國國務總理丁世均表示,鑒于韓國疫情處于低發狀態、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韓國政府決定從6日起將韓國防疫對策轉為“生活防疫”。此前在政府行政命令要求下關停的各種設施將會逐步開放,大中小學也將會視情況逐步恢復正常教學。
伊朗低風險區將開放清真寺和學校
據伊朗媒體3日報道,伊朗總統魯哈尼當天表示,過去24小時,伊朗共有300人因新冠肺炎入院治療。伊朗全國目前共有132個白色城市(低風險區域),魯哈尼宣布這些城市的清真寺4日重新開放,學校將于16日開學。
法國總統府:歐盟、申根區及英國入境人員不強制隔離
當地時間3日,法國總統府對強制隔離入境人員的規定作出說明,稱該規定不適用于從歐盟、申根區及英國入境法國的任何人員。法國衛生部長韋蘭早前宣布,法國政府擬向議會提交的有關延長衛生緊急狀態的草案中,包含了對入境法國本土、科西嘉島及海外領地的人員強制隔離的規定,但有關隔離的時間及地點等細節尚不明確。
德國部分聯邦州放寬防疫禁令
當地時間4日起,德國部分聯邦州將率先放寬一系列防疫禁令。其中,薩克森-安哈爾特州成為德國第一個放寬接觸限制的地區。根據德國聯邦政府的規定,禁止非家庭成員兩人以上在公共場合聚集,而薩克森-安哈爾特州現在將這一限制人數放寬為5人。與此同時,薩爾州也宣布允許最多兩家人聚會以及探訪朋友。
葡萄牙結束國家緊急狀態,進入“災害狀態”
葡萄牙總理科斯塔日前宣布,結束國家緊急狀態,3日進入“災害狀態”,并分三步重啟經濟社會活動。
4日起,所有200平方米以內的商鋪和街邊店,包括書店、理發店、鞋店和服裝店等重新營業,公共服務系統恢復,但集中辦理業務的市政廳除外;
18日起,高中復課,400平方米以內的商鋪、咖啡店、餐館重新開放;
6月1日起,所有商店、購物中心全部開放,但接待人數減半,且民眾必須保持2米的社交距離。
綜合自:新聞聯播、央視新聞、新華社、人民日報、國家衛健委、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源自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