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校長11歲兒子冒名頂替他人入公職,領國家工資15年一事引發群眾嘩然。
據了解,校長之子1999年被指偽造檔案冒名參加工作,年僅11歲就開始就領著國家工資。
被冒名頂替當事人張健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
2014年11月,他查到有個和自己同名、同姓、同身份證號的人在菏澤市牡丹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上班。
才知道在1999年自己被當時只有11歲名叫邱之豪的人冒名頂替,對方從當時起就一直拿著國家工資,時間跨度之久長達15年。
昨日,菏澤市牡丹區人民政府發布通報,對5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其邱之豪之父邱兆海給予撤銷黨內職務和撤職處分,對邱之豪給予除名。
冰山一角?山東242人冒名頂替取得學歷事件
2018年-2019年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經記者統計有273人在清查中被公示,其中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冒名頂替者獲得學歷時間為2002至2009年。
中國海洋大學2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濟南大學36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棗莊學院20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濰坊醫學院8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齊魯醫學院13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135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還有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山東管理學院、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等。
一場考試,兩種互換的人生。
1990年,山東棗莊滕州八中學生齊玉苓以441分的成績被濟寧商業學校錄取,然而領到錄取通知書的卻是陳曉琪,陳曉琪父親系鎮政府工作人員。
2005年,山東臨沭學生王紅被王欣冒名頂替,并于2008年順利拿到菏澤醫專的畢業證書,12年后,此事才被發現。
2004年,18歲的湖南邵陽人羅彩霞高考考了514分,但她沒有收到任何錄取通知書,而她的同班同學王佳俊只考了335分,卻進入貴州師范大學攻讀本科,因為她在大學的名字改成了羅彩霞。
為何山東屢屢出現冒名頂替事件
在山東民間有一種說法:在山東,大蔥和考生最難出頭?。
山東的大蔥,一個比一個高;山東的考生,數量多,戰斗力強,想出類拔萃,都很難。
十年寒窗苦讀書,冒名頂替做嫁衣。
一路汗水,一路拼搏,本以為考大學不容易,沒想到,更難的是,難逃命運的戲弄。
冒名頂替、造假舞弊等事件中,權力運行失序和監督缺席是是多起冒名頂替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
冒名頂替涉及的環節多,難度極高,對一個沒有任何 " 根基 " 的人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些負責人履職不到位,不擔當、不作為,出現造假漏洞
一些有心之人“手眼通天”,用關系和金錢開道,違規違紀操作,輕易改寫自己和別人的命運。
在有些人眼里,這個 " 任務 " 之所以不在話下,則不僅是因為背后的權力因素在推動,還因為違法成本不是那么高。
立法機關回應“前途的安全”:建議將“冒名頂替上學”入刑
刑法中一直缺一個罪名,即‘盜用、冒用他人身份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徐顯明說:以假冒手段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的事例之所以泛濫,與司法對公民受教育權保護不力有關,而司法的不作為,又與立法上的根據不足有關。因之,建議此次刑法修改增加“侵害公民受教育權罪”。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