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靠賣眼霜做護膚品吃飯,沒想到做成了賣痔瘡膏的第一名,卻又因為直播帶貨在資本市場上創造了輝煌。
當然,提起賣痔瘡膏的第一名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馬應龍(600993.SH)。它的資本輝煌就來自于其二級市場股價3個月暴漲超86%,市值也暴增52億,達到115億。
(馬應龍股價走勢截圖)
可能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對于馬應龍股價這波大漲一臉懵逼,一個賣痔瘡膏的怎么會突然暴漲呢?業績大爆發了?也不是啊,今年一季度馬應龍業績還下滑了17.67%,營收更是暴跌了45.05%。那是為什么?
查了一下最近關于馬應龍的相關新聞報道,我認為馬應龍股價的這波上漲還是與直播帶貨有關,直播帶貨概念今年在A股有多火自不必多說了,只要一聽說哪家公司在搞直播,股價先漲它幾個漲停板再說。
據人民網湖北頻道報道,5月11日,武漢洪山區長化身“美妝主播”,為洪山本土企業百年老字號“馬應龍”帶貨直播。此次直播是洪山區設置的馬應龍專場,推介馬應龍眼霜、眼精華、眼膜、嬰兒護臀膏等熱門產品。
(人民網相關報道截圖)
而在5月11日之后,馬應龍股價在經過短暫的回調之后,從6月8日的最低價16.68元/股,一路漲到了今天最高26.68元/股,短短20天股價暴漲了超60%,期間還走出了5天3漲停的極端行情。
對于公司股價近期的異常波動,公司的回應是,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重要信息。
賣痔瘡膏的百年老字號
馬應龍是賣痔瘡藥的,很專業,效果也很好,這大家都知道。但是,應該很多人還不知道,這是一家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牌子吧,比什么狗不理、同仁堂、東阿阿膠要早太多,因為馬應龍最早成立的時候是在明朝,但起源并不是靠賣痔瘡膏。
據說,在明朝萬歷年間馬氏家族先人馬景標在河北定州完成眼藥創制,馬氏眼藥經過數代傳承,在清朝末年由馬萬興啟用其父親馬應龍之名作為字號名,并在清光緒年間從河北定州遷址到北京前門西河沿開設“北京馬應龍眼藥鋪”。
到1980年,由馬應龍第十三代傳人馬惠民將以“八寶古方”為基礎的“八寶眼粉”,改變其之前沿用的劑型,研制了“八寶眼膏”。由于治療效果好,沒想到人們后來不僅用“八寶眼膏”涂抹眼睛,還拿來治療皮膚瘙癢、燒傷,甚至有人拿“八寶眼膏”涂抹到痔瘡位置,沒想到也有很好的效果,后來馬惠民又在“八寶眼膏”的基礎上研制了專治痔瘡的“馬應龍麝香痔瘡膏”。
可能,更讓馬氏傳人想不到的是,本來以眼膏起家的馬應龍,后來竟然成了治痔瘡的代名詞。公司2019年財報顯示,國內痔瘡用藥市場總規模41.2億,公司有三個品種進入痔瘡用藥銷量前十,處于行業領導地位,奪得“痔瘡治療領域第一藥”的稱號。
痔瘡膏收入示弱,跨界“兩張口”
正所謂沒有吃遍天下的一招鮮,即使馬應龍將痔瘡膏賣到全國第一,但畢竟市場就那么大。所以,2019年馬應龍做了一個大膽的跨界,推出“馬應龍八寶”口紅。對于習慣于將馬應龍涂在痔瘡上的人來說,聽說馬應龍出了口紅,確實有點不太適應。
當時就有網友表示,馬應龍這是要把上下兩個口全包了。
(網友微博評論截圖)
網友的吐槽歸吐槽,馬應龍跨界的決心不會變,因為自馬應龍2004年上市以來,馬應龍的拳頭產品痔瘡藥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以及毛利率就逐年下降,公司急需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來帶動這架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的大馬車繼續前行。
(2019年馬應龍分產品收入數據截圖)
2019年,馬應龍痔瘡類產品營收9.27億,占總營收比重為34.34%,毛利率73.41%。而在馬應龍剛剛上市的2004年,馬應龍痔瘡類產品收入占比高達63.08%,毛利率為69.23%。但是,如今,2019年收入占比最高的醫藥商業業務毛利率僅為5.93%,營收占比卻高達43.11%,比重超過痔瘡類產品收入。
甚至在今年5月,馬應龍又跨界賣起了黃金首飾。
(相關報道截圖)
不僅如此,在拳頭產品營收示弱、公司整體業務收入下滑的背景下,作為國內痔瘡第一藥的馬應龍,其控股股東中國寶安集團竟然也將所持馬應龍股份的近80%質押出去了。
(馬應龍前十大股東截圖)
所謂老字號一般給人這樣一種印象,踏踏實實做事、有多少錢干多大事,與資本市場無關。然而,最近幾年A股幾個老字號出問題的原因,大都來自原本穩扎穩打的做產品的作風與資本市場逐利的沖擊所導致。
不過,話說回來,馬應龍的口紅買的人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