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補壹刀:中印談判今天有突破,但印度還在做火上澆油的事
環球網 執筆/胡一刀、刮胡刀&斬魄刀
中印在加勒萬河谷的對峙,7月6日傳來消息。據印度媒體稱,中印雙方部隊的“脫離接觸”得到執行,各自從原先對峙的地點后撤了一公里。
同樣是7月6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7月5日晚,中印邊界問題中方特別代表、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同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
雙方就緩和當前兩國邊界事態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并達成積極共識。雙方同意應把邊界問題置于雙邊關系的適當位置,避免分歧上升為爭端。
我們當然高興看到中印邊境對峙能向局勢平穩的方向發展,但是對于這一次印度冒著國內四重災禍,挑動邊境對峙和渲染國內的反華排華搞冒險主義,這背后的邏輯我們需要理清楚。
01
最近幾周,印度政府各個部門動作頻頻,想要與中國企業脫鉤的架勢擺的很足。
早從幾周之前,印度多部門就開始拿禁止華為中興說事兒了。最新的是印度電信部跳出來,印媒昨天報道稱,印度電信部長普拉薩德在近期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宣布該國企業進口電力設備和零件前,須先取得政府許可。
此前,印度通信部已經要求印度兩家國營電信運營商對于此前已經確定的4G電信設備的招標方案進行重新招標,以便將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還有媒體透露,印度可能會建議私營電信運營商避免采購華為和中興生產的設備。
另外,印度電力部宣布該國將檢查包括中國在內所有國家進口的供電相關產品,確認是否構成網路威脅。當局將檢查是否有任何嵌入式惡意軟體、木馬程式或網路威脅,以及是否遵守印度標準。電力部長辛格表示,將禁止從中國及巴基斯坦進口任何電力設備,不能為殺害印度士兵的國家創造就業。
印度中小微企業兼道路運輸公路部門也不甘落后。該部門7月1日宣布,即日起中資將無法參與任何該國的高速公路建設競標,如果發現任何中國合資企業參與,相關競標將會取消。
除了中央政府部門,印度地方各邦對于搞“與中國經濟脫鉤”也很熱衷。6月19日,印度最大城市孟買宣布取消該地10個單軌鐵路線建設的招標活動,因為該項目僅收到了包括中共國企中鐵股份在內的兩個中國制造商的競標。孟買政府表示,目前當局已經和印度企業接洽建設計劃,以鼓勵“印度制造”的發展。
還有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暫停了3家中國公司的投資項目。包括同中國長城汽車達成的投資協議。長城汽車今年1月已經在印度投資377億盧比建廠,按照原計劃明年就可以下線銷售。
同時被叫停的中方投資還有北汽福田以及中國一家液壓設備制造企業。三個項目總價值超過500億盧比(約合46.8億人民幣)。
再早之前,大家也知道了,印度禁止了包括抖音、微信、微博、QQ、美圖在內的59款中國手機應用程序。
02
一邊鉚足了勁反中排華,另一邊則不得不同時面對國內的四重災禍——雷擊、洪水、蝗災和新冠疫情。
7月5日,印度北部比哈爾邦公布數據顯示,僅在過去10天,當地有147人遭雷擊死亡。據印度媒體統計,近一個半月以來,該國已至少有315人死于雷擊。
實際上,印度每年都有2000至3000人因雷擊喪生。雖然官員、氣象專家以及科學家都認為氣候變化是導致事故一再發生的主要原因,但防護措施不當、救治手段落后也是無法忽視的。
印度國家災害管理局統計發現,大部分遇難者是在稻田里勞動的農民。
他們在田間徒手勞作,既無保護性建筑,也沒帶頂蓋的拖拉機,所以一逢雷暴天氣,便總想往樹下躲。
專家表示,70%的人是打雷時站在樹下被劈死的,而這本可以避免。
另外,還有人被雷擊傷后,因接受“牛糞療法”而命喪黃泉。
印度報業托拉斯就報道了這樣的悲劇:6月28日,恰蒂斯加爾邦的3名村民遭雷擊中后,情況危急。但當地人卻相信牛糞可以治愈燒傷,于是把他們從頭到腳埋進牛糞,最終導致2人身亡。
對此,印度政府的做法是發放撫恤金。最近,比哈爾邦首席部長庫馬爾和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阿迪蒂亞納特就分別下令,給每位死者家庭發放40萬盧比(約合3.78萬元人民幣)。
不過,仍有不少人表示,他們想要的是信息,不是撫恤金。此前,就有農民提出,希望政府幫忙建立一套雷暴預警系統,但至今仍沒有真正落實。
受災最嚴重的比哈爾邦政府倒是推出了一款能夠預測發生雷擊的手機應用,然而當地許多經濟拮據的農民根本沒有智能手機。
伴隨雷暴一同侵襲印度的還有洪水。近日,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連降暴雨引發洪澇災害,截至7月2日,已造成160萬人受災,至少34人死亡,1.2萬人被安置到救濟營地。
當地媒體報道稱,洪災還導致多地發生山體滑坡,眾多堤壩、橋梁、道路被毀,2000多個村莊被淹,7萬多公頃莊稼受災嚴重。
如今阿薩姆邦部分地區的洪水已經退去,但印度多地仍遭洪水浸泡。
禍不單行,困擾印度數月、據稱是“3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又有卷土重來的跡象。
6月27日,距離首都新德里30公里的印度城市古爾岡遭到蝗蟲襲擊,黑壓壓的蝗群長達2公里,讓當地居民和官員陷入恐慌,新德里也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7月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最新報告,稱春季繁殖的蝗群已經遷移至印巴邊境,正向東遷徙至印度北部各邦,隨著未來幾天季風的開始,蝗蟲大軍將返回拉賈斯坦邦。為此,印度未來四周應保持高度戒備狀態,防止蝗災。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新冠疫情也日趨嚴重。
據印度衛生部門今天上午公布的數據,過去24小時,該國新增確診病例24248例,累計達697413例。由此,印度超過俄羅斯,成為累計確診病例數全球第三多的國家。
同時,過去24小時中還新增了425例死亡病例,累計死亡達19693例。
目前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是金融中心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而最嚴重的疫情城市就是則是首都新德里。
BBC評論說,這就好比中國的京滬兩地同時淪陷,其影響可想而知。
03
印度政府在國內面臨的問題這么多,而且還有這么棘手,民間還有這么多事情有待去做,為什么新德里一些人還在不遺余力地挑動“抵制中國制造”,鼓噪在經濟技術上與中國“切割”,甚至在邊境上不惜做出冒險的舉動?
刀哥問了幾位研究印度問題的專家,印度的行為背后的邏輯,總結起來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為了穩定國內民眾和其他政治派別的不滿情緒。
莫迪第二任期以來,其一系列印度教民族主義政策,如宣布建立羅摩廟、推出統一民法典、修改公民身份法案等等,激化印度社會族群、教派、階級矛盾與沖突,社會騷亂此起彼伏。
新冠疫情的暴發,使莫迪政府得以通過封城暫時抑制了社會的進一步動蕩, 但封城舉措又將數千萬“日薪”族推進“病死”或“餓死”的兩難困境。英國廣播公司(BBC) 稱封城造成印至少 5000 萬人失業。
而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則稱,封城導致的4 億非正規部門從業人員因失業而“陷入深度貧困”。民眾怨聲載道,社會動蕩一觸即發。
可以說,印度在加勒萬河谷挑起的致命對峙和在民間掀起激烈的“抵制中國制造”,一下子就轉移了民眾的注意力和情緒,讓印度政府和人民黨馬上抓住了轉移矛盾的一根稻草。于是,政客和軍方在國內及媒體上表演“強硬”。通過國內的民族主義勢力煽動,獲得民眾對新德里的支持。
第二,在推動“印度制造”方面冒一把險。
莫迪之所以能率領人民黨擊敗傳統政黨國大黨,就因為他過去在古吉拉特邦搞經濟和制造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所以,在 2014 年第一任期剛一開始,莫迪就誓言 2022 年要讓印度制造業在 GDP中的占比由當時的 18%提升至 25%。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新德里推出一系列大膽的經濟改革計劃,但效果并不好。莫迪十分看重的印度制造業逐季度下滑,近兩年制造業占比更是徘徊在 14%-15%的區間,為過去 50 年里最低。
而且,這次新冠疫情引發國際產業鏈斷裂,導致印度制造業的脆弱性徹底被暴露。莫迪政府面臨國內反對黨的批評。尤其是在手機、紡織、電子和汽車零部件,因中國零部件的“斷供”,印度工廠幾乎陷入停工待產狀態。
既然遵循正常的市場規律,難以讓印度制造在本國有所作為,印度政府可能索性想冒一把險,通過挑動領土爭端,在印度國內制造反華情緒,然后借著這股情緒,對中國制造、中國企業采取逐步切割的措施。
比如,印度政府擬對 300 余種“非必要低質產品進口”設置更高貿易壁壘和抬高進口關稅。這些“非必要低質產品”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已經打算利用自己的產品作為替代品。與之類似,排除華為和中興產品,也是為了使用印度國產電信設備。
作為一個軟件大國,印度也是對中國十分不服氣。看著抖音等中國APP在印度占據著巨大市場,印度方面早就想找借口封禁,然后以這種強制性,推動國產軟件的替代。于是,這一次印度方面很好地利用了國內反華情緒和“維護國家安全”的借口,實現了自己的目的。
第三,為了遏制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加強自己對地區的控制力。
南亞乃至北印度洋區域一直被新德里視為“后院”。然而,自中國推出相關發展計劃和倡議以來,印度的戰略疑懼與防范牽制明顯增強。不僅公開質疑中國在南亞的戰略意圖,還認為中國在印周邊“謀棋布子”“海陸合圍”,削弱印度的地區主導權。
精明的美國人看到了印度人的戰略需求,拋出了“印太戰略”,而考慮到自身并不具備單獨與中國抗衡實力,新德里不得不策略性迎合美遏華戰略。這是印度對美國的“印太戰略”有較強認同感和接受度的重要原因。
美國越是戰略上拉攏印度,印度制華懟華的底氣也就越足。近年來,在“印太戰略”框架下, 美印軍事防務合作正在助力印軍事現代化步伐,這也在另一方面讓印度有了搞冒險主義的念頭。
當然,冒險是有代價的,而且這個代價正在逐漸顯現。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印度會發現,因為在戰略和經濟上的冒險,受傷的只會是它自己。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